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4课时理解权利义务知识点一公民权利知识点二公民义务教材研读知识点一公民权利1.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因为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人身自由权利、受教育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内容含义是指依照宪法的规定,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法定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内容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定条件、内容、地位4.政治自由的内容、作用▶温馨提示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作用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含义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内容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法律依据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法律要求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作用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监督权的含义、内容、法律依据、法律要求、作用6.人身自由的定义、内容、地位(1)定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2)内容: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③住宅不受侵犯;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地位:①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②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7.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1)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2)侵权行为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等。8.人格尊严不受侵犯(1)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3)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9.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重要性、法律依据,侵犯公民住宅的行为重要性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侵权行为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10.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依据(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财产权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内容: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劳动权重要性:①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②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物质帮助权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保障: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11.社会经济权利12.受教育权的定义、作用、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1)定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2)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3)制度保障: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4)物质保障: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3.文化权利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①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③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14.如何依法行使权利(1)行使权利有界限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③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公民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协商范畴: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调解内容: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类别: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内涵: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特点:①仲裁程序较为灵活②仲裁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③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④仲裁裁决可以在缔约的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诉讼重要性:公民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运用情况:①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者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②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③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15.维护权利的主要方式知识点二公民义务1.公民的基本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劳动;⑥受教育;⑦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⑧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⑨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等。必要性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要求①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②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2.遵守宪法法律3.维护国家利益(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原因: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①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②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③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4.依法服兵役(1)必要性: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2)我国兵役制度: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3)兵役分类:现役和预备役。(4)对现役军人的要求: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5)对预备役人员的要求: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重要性税收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法律规定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②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依法纳税6.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③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④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点拨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7.权利义务一致性的表现和要求表现①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②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要求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8.如何依法履行法定义务(1)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9.违反义务须担责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公民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公民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点拨公民如果违反了道德义务,也会受到道德谴责。 知识框图材料一:郑州拟修改多部地方性法规2018年8月28日,在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上,郑州市法制办提交了《关于提请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说明》。这份说明提到,拟对《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材料二:露天烧烤食品等罚款额度提高《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禁止在城市建成区内露天烧烤食品,如有发现将没收烧烤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5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热点探究材料三:滨河公园内乱采花果、扔烟蒂将罚款50元《郑州市市区滨河公园建设管理条例》提到,在郑州市的滨河公园内,折采树枝、花果,随地便溺,乱扔垃圾、瓜果皮核、烟蒂等废弃物或在公园设施上乱贴、乱画、乱刻、乱挂及踩踏明示禁止入内的草坪的,将处以50元罚款。1.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拟对《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这说明了什么?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具有立法权;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⑤我国的法治实行良法之治,我国坚持科学立法,良法遵循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等。2.上述材料体现了公民的哪些基本义务?除此之外,公民的基本义务还有哪些?
本文标题:河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4课时 理解权利义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0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