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题,做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1分)A.按捺.(nà)星宿.(xiù)街头巷.尾(hànɡ)蓬荜.生辉(bì)B.颀.长(qí)字帖.(tiè)呱.呱坠地(ɡū)大有裨.益(bì)C.聒.噪(ɡuō)附和.(hè)忍俊不禁.(jīn)麻痹.大意(pí)D.热衷.(chōnɡ)累.赘(léi)煞.费苦心(shà)刚愎.自用(bì)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1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1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⑤①③②5.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6.阅读下面文字,改正其中的错误。(3分)①“我成功了,”我喊了出来。“朋友们!”②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道路在脚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成功在奋斗中缩短。③而现在,我将登上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④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⑤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⑥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目标是以夺取金牌为目的!(1)第①句的标点应改为。(2)第②句的一词应该改为。(3)第⑥句应删去。7.某钻石婚戒打出了一条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试品析其好在何处。(2分)二古诗文名句填写(共10分,每小题1分7题2分8题2分)8.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9.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10.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11.去年,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13.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14.“写文章要力争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要尽可能用最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可用清代郑板桥的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领异标新二月花”进行概括。15.2012年11月,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的战略命题时,引用了三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___”和“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形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古诗文阅读理解(1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7分)【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16)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1分)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17)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1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节选自清·吴敏树《书谢御史》)【注】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亦不详其姓字.详:知道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辈(同类).C.人避之,莫敢诘.诘:质问(责问)D.先生文章名一时.名:名气(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分)A.因以为号.焉.故自号.曰醉翁也.B.或置酒而招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1)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1分)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2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每句1分)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②怒,命卒曵下奴,笞之。(23)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共3分①1分②1分③1分)①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②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的高尚品格。③两文都写了主人公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三、四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14分)云中谁寄锦书来朱铁志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
本文标题:山西省忻州市静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3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