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法系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主要是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注重礼刑结合,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古代中国法系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取向,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C项是中国古代法系的特点,与设问原因不符,排除。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2.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题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老子的思想;②是孟子的思想;③④是荀子的思想;⑤是黄宗羲的思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早期儒家学派”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考查百家争鸣,要求识记当时各派别的思想。3.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君臣等级关系,显然符合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家国同构”思想内涵,故D项正确;A中尊卑等级没有体现;B中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C属于西汉时期特征,不符合先秦时期特征。4.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诗经》)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材料表明,西汉武、宣年间A.汉代的儒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汉儒学的发展。题干重在强调儒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故A项错误;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是汉武帝时期,材料还提及了汉宣帝,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儒学在现实中的实用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儒学作为选官依据的功能,故D项错误。5.宋神宗时,打算将一名转运使处死,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神宗沉吟良久后说:“可与刺面,(发)配远恶处。”门下侍郎惇以“士可杀,不可辱”的理由反对,最后神宗只得作罢。(宋代侯延庆:《退斋笔录》)从材料可以看出①君权与相权良性互动②政策有稳定性和延续性③理学思想影响士大夫人格追求④宋神宗具有良好的治国素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由材料中宰相有充分的理由的反对,最终宋神宗作罢,可以得出君权与相权良性互动,而蔡确的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可知政策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由“士可杀,不可辱”可知理学思想影响士大夫人格追求。而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宋神宗的良好治国素质,故选A。6.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主要说明当时A.李贽思想引起保守势力不满B.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C.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环境D.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社会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专制统治愈加强化,思想束缚明显,社会新因素的发展受到压制,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强调保守势力对李贽思想的不满,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李贽思想对专制统治的不利作用,排除。C项,李贽的悲剧不仅仅是当时政治环境的反映,更是受到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排除。7.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与“淫词艳曲、小说和俚唱”一起被列为学生禁止阅读的“闲书”。这说明当时A.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B.科举推动经世致用思潮C.理学统治地位已经动摇D.八股取士不利文学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到中国古代“学而优则士”的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古代读书以考试做官为目的,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主要是由于八股取士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潮,体现的是对传统文学的压制,B选项排除。理学在明清时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C选项排除。8.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A.理性占据主导地位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了古希腊的神具备人的情感也具备人的缺陷,这明显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雅典人文主义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B正确。材料内容看不出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意识淡薄,C错误。材料看不出神话的影响削弱了民主的进程,D错误。【点睛】根据材料中可知古希腊的诸神形象实际上是具有种种人性,以人为基础形象而创造的,属于“人化的神”。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为早期的人类提供了寄托心灵和实现人文价值的港湾和渠道。人文主义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核心是指关心人的精神生活。9.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必须具有知识,认为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A项正确。苏格拉底没有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而是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排除B项。材料反映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而不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排除C项。格物致知不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D项。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0.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冲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C.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罗索强调文艺复兴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故可知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的发生,C项正确。题干对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分析具有片面性,排除A。题干涉及文艺复兴的背景而未涉及性质,排除B。题干强调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而D项是对题干信息的曲解,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1.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B.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C.否定了君权神授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国家的权力应该在宗教神权之上,这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故选B。材料并未提及平等自由的思想,排除A;马丁·路德的主张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排除C;宗教改革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的描述。12.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世纪,基督教内部的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导致了社会罪恶和文化危机,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权威不断受到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挑战,从而出现了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的两种不同结局。1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与史实不符。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解答本题注意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18世纪前半期”和地点信息“法国”,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现象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14.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绝。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字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宇宙可以用数学进行解读,故A项不正确;材
本文标题: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2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