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策略与模式的探讨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策略与模式的探讨姓名:陈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王谊20041101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策略与模式的探讨作者:陈飞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泽双.白霞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5)能否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能否做好我国的就业工作,更可能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培养以及基础教育.本文提出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去审视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走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齐动员的路子,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2.期刊论文华丹.HuaDan走进教育新时代:论当前日本义务教育的结构改革-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4)二战的数十年后,日本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力水平下降、逃学和校园暴力等学级崩坏、教育荒废现象.为了通过推行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使日本再次腾飞,日本政府于2005年10月颁布了有关义务教育结构改革的最终报告,它也是小泉内阁倡导的六大结构改革的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义务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实施现状,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3.期刊论文黄中文关于缩小知识差距的思考-科学管理研究2004,22(2)缩小知识差距对于发展中国家实施赶超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已经上升为许多国家的国家战略.缩小知识差距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知识的获取方面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又要努力在国家内部创造知识;二是在知识的吸收方面,要使教育体制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在知识的交流方面,应努力打破垄断,使新的信息技术能以低成本进入平常百姓家.4.学位论文何雯农村基础教育功能弱化的制度缺陷与政府责任2009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功能长期弱化,既有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也有制度的缺陷和政府的责任。在当前,城乡统筹是我国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它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能起到修复的作用,并且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其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因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各司其责,从国家战略出发,把农村基础教育同正在进行的乡村物质文明建设,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长抓不懈,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文明素质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公民,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乡村文明建设,城乡统筹,功能修复,制度创新5.期刊论文李美云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0)本文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应从基础教育抓起的观点,就如何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6.期刊论文乐毅标准驱动的学区学校质量管理改革:理论与实践--以美国得克萨斯州布拉索斯伯特独立学区(BISD)为例-中国质量2005,(2)实现教育质量提高,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美国人的教育理想与国家战略总目标.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卫星事件的大震荡之后,学校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质量低下(其是公立学校)的问题日益严重,公平与质量两大问题始终困扰着基础教育界,已成为美国学校改革不容回避的焦点问题.如何才能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从而满足学校的学生及利害相关者的各种不同需求呢?历届联邦和州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和政策措施,从公立学校私营管理、上级接管、择校与学券制等等举措中,便能清晰地看到美国各界为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而做出的努力.值得关注的是,联邦政府开始尝试在教育领域引入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与保障机制,以及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操作模式,向管理要质量.7.学位论文李郁郁公共财政体制下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研究2006中国农村教育在初步实现普及教育目标后,面临着新的体制、政策和农村经济环境: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影响了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农村教育发展困难加重。农村教育发展是解决我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采取对策措施。本文从公共产品的理论出发,着重分析了准公共产品、地方性公共产品理论及地方分权理论,在市场失灵和政府配置资源无效率基础上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既发挥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有效作用。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因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加强中央和省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增强地方政府的财力;引进市场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的效率,采取教育券制度;规范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开拓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供给渠道。8.期刊论文叶云飞.张荣峰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7)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之一,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任务加以实施.近期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的重大决策,表明自主创新已被提升到战略地位的高度.基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文章探讨了我国自主创新的瓶颈问题、未来的自主创新模式以及实现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9.期刊论文叶云飞.张荣峰自主创新的理论、经验和模型构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任务加以实施.我国也不例外,近期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的重大决策,表明自主创新已被提升到战略地位.基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文章着重探讨了自主创新的理论源泉、国际经验,从中加以提炼构建出自主创新的理论模型并对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实现路径也进行了有益探讨.10.学位论文司艾华日本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初探2009战后由于特殊的国内、国际环境,日本只能以经济外交的手段开展对外活动。政府开发援助是日本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日本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实现其政治大国这一战略目标的工具。1954年,日本加入“科伦坡计划”后,开始以援助国的身份正式提供政府援助。1989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援助大国。从60年代初至冷战结束后的今天,日本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日本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实际上是日本对非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援助途径看,日本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包括“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两种。近年来,在日本的对外双边援助中,非洲国家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2006年,非洲超过日本的传统双边受援地区亚洲,位居首位,非洲在日本对外援助政策中的地位明显加强。截止到2007年,日本已向50个非洲国家和地区中的48个国家提供了政府开发援助。根据日本和非洲战后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日本对非洲的援助实践大致分为两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90年代和1990年代至今。其中这两大阶段又包括五个小的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日本国家战略的侧重点不同,日本对非洲经济援助的目的有所不同,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政策也随之调整,日非关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来说,日本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的目的,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经济主义至上,七八十年代是经济与政治利益并重,九十年代后突出政治战略作用,二十一世纪服务于日本大国的外交。在战后对非洲国家实施政府开发援助过程中,日本对非援助的重要特点是.无偿援助。日本对非洲政府开发援助的重点领域,在1990年代以前是经济援助为重;1990年代后至2000年代初是包括经济、政治、安全诸领域在内的综合援助;2008年第四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通过的《横滨行动计划》,将援助重点定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和旅游、农业农村开发、基础教育和医疗、地区和平以及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等领域。日本对非洲ODA实施以及日本非洲外交关系的发展、演变,受到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双方自身变化因素的制约。日本对非洲ODA实施对双方关系产生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12698b1-366a-4102-9b64-9dfd00debec3下载时间:2010年9月26日
本文标题: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策略与模式的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