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上海市2019年高考语文压轴卷(含解析)
上海市2019年高考语文压轴卷(含解析)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夕阳下,____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马致远《双调•______•远浦归航》)(2)_____________,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3)苏轼在《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与之相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选择。(1)重阳节,远在英国留学的小王要写一条微信,表达对国内弟弟的思念,以下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那一项()(2分)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2)把下列句子组成成语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的是()(3分)①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载体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②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③既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载体,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④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⑤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⑥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A.⑥③⑤④①②B.⑥⑤④①②③C.③⑥①②⑤④B.③②①⑥⑤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李泽厚①全球化首先是由经济或物质生活带动的。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或“大势所趋....”不在于超级大国或跨国公司如何阴险毒辣和厉害,当然也有这些因素,但主要在于全球化能令大多数人生活有所改善。因为全球化是与工业化、现代化连在一起的,现代化使大多数人的整体生活素质有所提高尽管它也迅速地和极大地造成了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但两相比较,前者毕竟还是主要的。20年来的中国情况就是如此。②我经常举欧盟的例子。欧洲本来是非常多事的地方,两次世界大战是在那个地方开始的,马克思号召的无产阶级国际革命指的也是那个地方。但是一百多年后,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却联合起来,排除了语言、文字、文化、宗教种种歧异和矛盾,通过全民投票,实现了经济上的多元统一,十分了不起。③当然,历史总是在悲剧中行进,任何进步,总带来很多负面因素,如道德堕落、“人心不古”,如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物质生活的趋同,也带来精神生活的趋同,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将有所丧失,汉堡包、牛仔裤无处不在,电影压倒戏曲,流行音乐胜过古典音乐,如此等等。当然也不会全部丧失,特别是深层的东西,相反可以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特色。④例如,中国没有像犹太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便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色。中国的神明是非常世俗的,关帝、妈祖等都是由人而神的,没有那种唯我独尊的超验的绝对权威感。中国宗教信仰着眼于现阶段的幸福求神拜佛是为了家宅平安、消灾祛病,不只是拯救灵魂。对死后的期望,也是希望跟现世一样,从远古的冥器到今天的冥钞,都希望死者仍能享受现民的幸福。孔子不是神,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唐代佛教地位很高,孔子在佛陀之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像上帝或安拉、基督或先知,不可以降低一点地位。中国有烈士,有许多志士仁人慷慨捐躯、为民喋血,但大概很难有为关帝或孔子去自杀献身的,也许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了。⑤有学者说,中国要现代化,非要学习基督教不可;也有学者说,要有伊斯兰教的殉教精神。我以为恰恰相反,注重现世生活、历史经验的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在缓和、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在调停执着于一神教义的各宗教、文化的对抗和冲突中,也许能起某种积极作用,所以我曾说,与亨廷顿所说(注,指《文明的冲突》)相反,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冲突中的调停者。当然,这要到未来中国文明的物质力量有了巨大增长之后。⑥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变异性和坚韧性很注重人的主动性。天地人三才,人可以参天地化育,这在许多宗教是不可思议的,人怎么可以做上帝的事情呢?中国人很勤快,强调坚持不懈的韧性奋斗,即使在逆境中也相信只要努力,便可“时来运转”,所以重视经验的合理性,不依靠和强调超验的上帝或先验的理性,历史意识非常强。我想对这种深层文化的东西,应好好了解,对其优劣作一些分析。对中国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这是很好的思想资源,而且未来也能在全球化的国际文明中起某种作用。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阴阳观念,既不同于波斯势不两立的阴暗善恶,也不同西方的矛盾、冲突,它强调的是矛盾互补。中国文化中人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又非常尊重甚至崇拜自然,因而并不是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恰好是从神至高无上、以神为中心发展出来的,今天,将中国深层文化的这些观念应用到现实层面,例如在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的问题上,在对待贫富分化问题上,等等,都非常有用。⑦又如全球化问题,既为大势所趋,便应积极对待,但又要允许反对声音充分表达,以有益于及时处理各种危机和问题,允许两种力量、两种意见并存,作良好的互动,通过“度的艺术”取得平衡,以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不是依靠绝对的神明、先验的理性,而是从具体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合理性,即实用理性。它如能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便可以使中国在物质生产以及文化发展上不必步西方的后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进而影响全世界。(有删节)3.第①段中加点词“大势所趋”在文中具体是指。(2分)▲▲4.简析第③段的作用。(4分)▲▲5.根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球化造成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需要均衡和调停。B.欧盟是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联合起来全球化的结果。C.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可能影响了并调停着全球化的进程。D.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决定了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其它文明的调停者。6.第⑥段画线句推断出中国人“历史意识非常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3分)A.奋斗积累的经验给人启示。B.韧性是奋斗的基本精神。C.中国人奋斗了五千年。D.奋斗使中国人不怕逆境。7.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会抒情的壶黎戈①顾景舟长着一张苏南老人最常见的脸,干净清秀,他家世代做壶,偏他从小酷爱读书,虽因家贫只能辍学抟壶,但狷介孤高的书卷气却终身不散。他不喜交际,只有几个遥遥的淡友,偶尔啜茶品壶谈书画;他日日对着的,是紫砂壶,一把不满意的壶,他要挂在面前三个月,天天琢磨怎么改进;他对恋爱对象也非常挑剔,某个被拒的美女据说是因为脚不好看,夏天穿裙子碍眼;他不事富贵,但重视尊严,厂子里的澡堂,得让他第一个下水,洗头汤……但是,这个多刺的“冷感”,我倒不讨厌,我是觉得:这种处处不苟且,酸气昂然的清高,和他作品的完美是一体的——玫瑰的刺是可以原谅的。②我试图和人谈起顾景舟的紫砂工艺,听者反应冷淡,但我只要说道:“这个人的壶,拍出了2000多万的高价”,对方顿时眼睛亮了。③而这个天价壶的创造者,顾景舟,一生多折:少时家贫,被迫辍学做壶,他苦心孤诣,奋力在艺海搏舟,又逢战乱,紫砂业萧条,他只好赴沪给古董行做壶手,就是仿古赝品,冒充古董,每天关在逼仄的格子间里,饭菜从小窗口递进来,同事也不能晤面,包含心血的杰作,连款识都不能落,解放后一切作品都是公家的,有时参展的壶直接送给领导做人情了。他的壶卖到千万,自己却从没有大富大贵过。④他平日生活非常清简:不吃大肉大荤,只食鱼虾和素菜,但喝茶的水都是自己用竹壳水瓶拎到厂子里去的,他嫌工厂的水有异味;他穿的是老款旧衣,但是必须浆洗干净,有次他走完上海的一条街,买不到一件合适的汗衫,不是对角线不直就是对角不整齐;宜兴是江苏最大的产竹基地,顾景舟吃饭用的筷子,都是自己劈了竹子磨制,虽是最廉价之物,却给他打磨的和玉一样温润。他做一把壶,需要使用120件工具,装满了十个抽屉。⑤历来,在中国的工艺史上,“瓷”代言皇族权贵,“陶”寄身于百姓庶民。一直到明清之际,在官窑瓷器的造作媚权,与民窑陶器的粗杂之间,匠人才找到了紫砂器,紫砂之美,不是奢侈高悬,而是素朴精妙——顾景舟曾经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改进一把提梁壶,只是为了改良它的出水口:好的壶口必须出水七寸不弯,旧时代把玩紫砂的都是茶客,心境闲适,出水悠然,所以出水口小,新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出水口相应就放大了;红茶是发酵茶,所以宜高壶,深闷之后,香浓蕴藉,绿茶宜扁壶,澄澈清鲜,色香味皆蕴——就像文学的人本精神,紫砂也是以人为本的。⑥顾景舟的关键字,是“素”:吃的素,穿的素,人也是个素心人:白天他静心做壶,晚上就是在灯下写大字,读古书,养蓄着他的采菊心情,连收到他信件的客户,都称他的文字,从文采到书法,俱是古风盎然。人的气质,就是佛学中所说的“天香”,生命中本然的气息,它会在各个细节中渗出……人格养出了壶格,顾景舟做壶,也是以洗练无藻饰的光素器为主,不喜欢雕琢甜俗的花器,宁可出水芙蓉,不愿镂金错彩,恰恰是这种壶对精确度要求最高。他的设计图稿比例精准,必须使用“顾氏手法”来拍,否则,一步错,步步错。⑦顾景舟闲时喜欢养金鱼,种荷花,喂画眉。据顾的家人回忆,顾景舟对周边植物就非常感兴趣。少时家中有竹园,春天竹笋发芽,顾景舟就坐在竹笋边,默观其形态,自夏到秋,一只南瓜的开花、落蒂、结果,他也要细收眼底。而在他老年时给徒弟上课时的备课笔记中,我摘抄到这样的段落:“现在我们生产葡萄藤不去观察葡萄,生产竹段不去看竹子,这是不对的。葡萄藤的叶子生在藤的节骨眼上,竹子是五叶一枪……紫砂来自自然界的形体,我们要有生活有观察”。壶的曲直收放、线条的节奏感,恰恰得益于静观万物中养成的美学直觉。⑧他的壶飘逸出屡屡文气,来自于他满肚子烂熟的古诗词。有把壶叫鹧鸪提梁壶,是顾景舟在陪护癌晚期的妻子时做的,这个妻子是由组织安排的,但也相守了二十年——“鹧鸪提梁壶”侧看如一只飞翔的鹧鸪鸟,鹧鸪好悲啼,自古就是悲剧意象。在“鹧鸪提梁壶”底上,顾景舟留下这样的刻款:“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百无聊中抟做数壶,以纪命途坎坷”——紫砂壶不仅是手,更是心智的作品。手艺人的心性、气质、手感、精神状态,在一把壶上完全可以得到体现,他这一生没有过成型的爱情,他所有的情感能量,都给了壶。⑨鹧鸪悲意、采菊心情……他的壶是会抒情的。8.请赏析第①段“带刺的玫瑰是可以原谅的”这一表达的妙处。(4分)▲▲9.根据第⑥段,分析“素”的内涵。(3分)▲▲10.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移居(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C.“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D.“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14.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明快峭拔B.幽默含蓄C.自然质朴D.平淡婉约15.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出云中。后八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③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
本文标题:上海市2019年高考语文压轴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3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