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
《阿长与〈山海经〉》当堂达标检测题一、积累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hài)孤孀(shuānɡ)疮疤(chuānɡ)B.掳去(lǔ)惧惮(dàn)憎恨(zènɡ)C.絮说(xù)诘问(jié)霹雳(pī)D.粗拙(zhuó)烦琐(suǒ)陆玑(jī)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3.解释句中的词语。①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A.切切察察:B.絮说:②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顺顺流流: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谋死:④我惧惮她什么呢!惧惮:4.选词填空。①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A.心爱B.可贵C.珍惜)的宝书。②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A.气魄B.办法C.神力)③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A.着急B.惶急C.慌乱)地看着我。④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A.懒惰B.怠情C.疏懒)的。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D.“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严重地说。6.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并说明写出了她怎样的性格。①她生得黄胖而矮。()②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③又不许我走动,拔—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二、理解大地的耳朵(1)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2)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3)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4)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5)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6)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7)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8)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9)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10)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11)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12)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13)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14)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15)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1.文章开头几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3.冬菇如此味美,作者为什么又在第11段中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4.这篇散文温馨感人,请你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题。(1)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处(句)?请找出来并作点分析。附《阿长与〈山海经〉》当堂达标测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1.B.(zēnɡ)2.①姆;②琐;③哀、慕;④模3.①A.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B.絮絮叨叨地说。②即“顺顺溜溜”,顺当。③谋杀④害怕4.①A.②C.③B.④C.5.D.6.②√表现阿长性格粗俗,爱议论是非,③√表现阿长规矩严格,对作者关心呵护。二理解1.第一问:一是嫌冬菇的样子“丑”二是不喜欢吃(或:“筷子总绕道而逃”、“一见便皱眉”)第二问:①采用欲扬先抑手法,与下文形成对比。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③为下文写“我们”喜欢吃冬菇作铺垫。④为刻画善良聪明的母亲形象服务。2.母亲用“冬菇像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和“吃了冬菇,就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这样千个美丽的谎言巧妙地改变了我们对冬菇的印象,让我们喜欢吃冬菇。(巧用比喻、美丽的谎言、让我们喜欢吃冬菇,三个要点)。3.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4.(1)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钦佩、感激、赞美;对温馨的伦常亲情的怀念;对快乐、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2)(举出例子,分析正确)示例一:“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一句中,“黠”的本义是聪明而狡猾,这里贬义褒用,赞叹了母亲的聪明机智。示例二:“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一句中,“无尘”这一比喻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纯洁美好。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9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