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专题整合突破网络构建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某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T36(1)、全国卷ⅢT4-5等。结合具体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图文材料,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2019年高考全国ⅡT36(4)等。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农业的条件。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T36、全国卷ⅢT3等。以某区域典型农业图文材料为载体,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促进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T36等。•(2018·海南)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1~2题。考题调研——研真题、明确考向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AB•[解析]本题组以我国蔬菜生产企业“走出去”到荷兰兴建生产基地为切入点,要求考生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和知识解答问题,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地理知识与技能,综合分析实际地理问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的是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选择在荷兰投资兴建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容易题。考生需要抓住“荷兰温室栽培技术先进”这一关键词句进行解读,即可得出A为正确选项。和山东相比,荷兰在交通、自然条件和生产成本上并无明显优势,排除B、C、D选项。第2题考查的是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选择在荷兰投资兴建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难度中等。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用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但是可以就近拓展欧洲市场,而且这也符合企业发展的目的,B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该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可以和荷兰相关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即可,没有必要去当地兴建生产基地,排除C选项。D选项很容易排除。•1.有关农业生产特征的区位分析•(1)单产高低分析:•①自然条件:水热条件、生长期、耕作制度、光照、昼夜温差、土壤。•②自然灾害:旱涝、盐碱、风沙,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及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③社会经济条件:品种、生产管理、机械化、科技水平。•(2)商品率高低分析:•自然条件、科技、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人均耕地。核心突破——讲要点、突破核心•(3)品质高低分析:•①生长环境条件: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水质、生长周期等。•②病虫害及化肥使用量(与气温、土壤肥沃有关)。•③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的“三废”排放。•(4)生产规模大小分析:•①影响因素:地形;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②是否扩大规模:•赞成: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原有区位条件的改变。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需要(出于经济或生态目的);扩大规模带来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不赞成:造成原有生态破坏;超过市场需求,产品积压;农业生产条件限制等。•(5)水利工程量大小:•水利化是针对农业生产需水量大,但水资源量少或不稳定的地区,通过具体的水利工程(如:水库、大坝,蓄水池、灌渠、引水渠、坎儿井等)改善地区水分条件,减少旱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农业生产需水量大;•②降水少需要灌溉设施;•③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旱涝灾害——河流中上游水库调节——河流中下游涝排、旱灌;•④地形: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地势较高处、需要灌溉。•(6)市场竞争力高低:•市场需求量大小;(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条件影响);(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错开上市时间(不同海拔种植同一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产品种类;售后服务等。•(7)农业生产结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水域条件等自然条件;市场需求、人地关系等社会经济因素。•(8)农业种类多少的条件分析:•(9)农业总产量的条件分析:•2.农业区位分析•(1)种植业:某一要素分析评价:•A:气候要素评价:•B:地形要素评价:•地形起伏→排水,减少洪涝•海拔和相对高度→水热差异→立体农业•地形分布+大气环流→增加降水、局部温度偏高/低,增加/减少低温冻害影响等。•C:水源要素评价:•水量、水质、取水便捷度等角度。•(2)畜牧业、养殖业和水产业或动物:•①要从“食物、水、生存空间、气候、天敌、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分析。•②然后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确定其主导因素。•③其中畜牧业的食物主要是草及饲料;渔业的食物主要是饵料(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多少取决于水中的营养盐类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水中的氧气。其他水产业或动物的食物可能是肉类,也可能是植物。•④气候主要是指气温条件,气温高低,影响生长的快慢。•(2019·扬州调研)玉米籽粒含水率低于28%时可进行机械粒收,美国玉米成熟期后约1个月,籽粒含水率降低至15%~25%,适合进行机械粒收。我国华北地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通常在30%~40%,难以满足机械粒收要求。下图为华北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新题再练——练好题、备考通关•(1)华北平原通过推迟收获期来实现机械粒收的效果有限,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差异B.人口密度•C.种植制度D.技术水平•(2)从气候条件考虑,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A.豫南B.鲁东•C.冀北D.皖北CA•[解析](1)我国华北地区与美国玉米带种植地区相比,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A错;机械粒收效果与玉米含水量密切相关,我国华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但人口密度不会影响玉米籽粒含水量,B错;种植制度包括一个地区的农作物组成、熟制、种植顺序等,华北地区的种植制度为冬小麦与玉米轮作,6月份播种玉米、10月份成熟后需及时收割以便播种冬小麦(秋播),而进行机械粒收需在成熟期1个月后收割,这会影响冬小麦的播种和生长,因此华北地区效果较差的原因是受种植制度制约,C对;华北地区机械粒收效果有限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水平低,而是因为可以推迟的时间有限导致玉米籽粒含水率仍较高。•(2)读图,豫南(河南南部)、鲁东(山东东部)、冀北(河北北部)、皖北(安徽北部)四个地区相比,玉米播种期最早的是豫南(6月2日至6日左右),最晚的是冀北(6月18日以后),鲁东、皖北居中。玉米播种时间越早,说明该地热量条件越好,热量越充足则玉米生长越快、生长期越短,玉米的成熟时间越早,因而玉米收获时可推迟的时间就越长,推迟时间越长越利于减少玉米含水率和进行机械粒收,因此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播种期最早的豫南,故选A。•(2019·全国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考题调研——研真题、明确考向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解析]C对: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稻谷生产区,但图中显示目前该地区稻谷供需结余为负值,即供给小于需求。A错:“已不再”表明原来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但现在已不是,而黄河下游一直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B、D错:图中显示长江中游区和淮河下游区一直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解析]A对:黑龙江省稻谷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广人稀。B错:与黑龙江省相比,安徽省人口密集,农业劳动力丰富。C错:黑龙江省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复种指数低。D错:安徽省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沛,淡水资源较黑龙江省丰富。A•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解析]B对:南方是我国主要的稻谷消费区,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北方稻谷大量运往南方,势必会导致运输成本上升。A错: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对稻谷的进出口没有明显影响。C错: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加大了水稻种植区与稻谷消费区的距离,降低了流通效率。D错:我国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对稻谷的储存难度没有直接影响。B•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比较如下表:核心突破——讲要点、突破核心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水稻种植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主要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混合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园农业•2.对比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规律•分析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规律时,应把握好以下两个重要的纬度带:•(1)30°~40°纬度带:此纬度带内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的地区,分布着季风水田农业;降水较少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有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2)40°~50°纬度带:此纬度带内降水较多且光热条件较差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欧洲西部和北美五大湖沿岸地区的乳畜业;降水较少且光热条件较充足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分析和借鉴•(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①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两大优势: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该区农业的经营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科技水平低。•③对策: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①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②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业区借鉴。•③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可借鉴之处•①人工草场建设。•②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的发展。•③牲畜品种的改良和疾病的防治。•④冷藏、保鲜技术的推进。•(2019·山东潍坊模拟)读“某国农业分布图”,完成(1)~(2)题。新题再练——练好题、备考通关•(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乳肉畜牧业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B.甲—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丙—乳肉畜牧业•C.甲—乳肉畜牧业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D.甲—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乙—乳肉畜牧业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A•(2)对甲农业区农业生产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市场需求量大B.光照充足•C.温和湿润D.雨热同期•[解析]本题以西班牙国家为背景考查学生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重在考查学生判读区域地图和应用所学农业知识的能力,学生要熟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分布规律。C•(1)0°经线主要经过了欧洲和非洲西部地区,再结合图示海陆轮廓信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半球,图示国家为欧洲西部的西班牙。甲地在40°N以北的大西洋沿海地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丙在40°附近的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式农业,以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等种植为主;乙在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为旱作谷物种植或牧业,故选A。(2)甲地发展乳畜业的最有利自然条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
本文标题: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600分冲刺第一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5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