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环境机遇1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1第二节“十三五”发展机遇10第二章思路目标..14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思路14第二节“十三五”发展目标16第三章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发展新动力19第一节构建发展新体制19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第二节实施区域创新..21第三节构建新型工业体系.................................................25第四节繁荣发展服务业30第五节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35第四章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41第一节优化县域布局41第二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42第三节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48第四节推动文化经济协调发展.49第五章坚持绿色发展,展现生态**新形象53第一节保护修复生态系统53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第二节发展低碳经济54第三节推进资源节约55第四节改善环境质量57第五节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59第六章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61第一节做大做强工业园区61第二节全面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63第三节推动外贸转型升级64第七章坚持共享发展,增加人民新福祉67第一节实施精准扶贫攻坚67第二节扩大就业创业70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第三节推进教育现代化72第四节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74第五节构建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76第六节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79第八章保障措施82第一节优化发展环境82第二节加强要素供给保障83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85第四节切实加强党的领导86前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1年),根据国家、省和济宁市关于“十三五”发展的指导精神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确定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是**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章环境机遇深刻认识“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取得的成就,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县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全力以赴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科学发展和争先进位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新常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12亿元,是202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15亿元,是2021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十二五”累计完成478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是2021年的1.83倍,年均增长12.8%;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14亿元、贷款余额47亿元,分别比2021年增加58.5亿元、2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2021年的26.3:42.8:30.9调整为2021年的21.4:40.8:37.8。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认真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水稻、小麦、棉花、食用菌、辣椒、渔湖产品、杞柳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优质大米、毛木耳等特色农业凸显,“**大米”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毛木耳”授予“全国优秀主产基地县”。持续扎实推进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农村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饮水安全等重点工程。全县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28家,各类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5家,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30个。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21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是2021年的5.4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比2021年增长76%;金威煤电“双30万吨”(烧碱、PVC)、辰龙药业、洛卡德金属、太阳纸业双氧水、峰润纤维素钠、凯本氯乙酸、安泰耐磨材料、中泰煤化、长青生物质能发电、双合煤矿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户建成。服务业提质增效,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30亿元,占比较2021年提高6.3个百分点。新增纳入统计的服务业企业147家;传统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文化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湖西旅游码头建成运营,建成3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2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2处,山东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金融配套体系日益完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融资形式日趋多样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强化城市规划管控,稳步推进孝贤文化公园及改造提升、地中海阳光花城、锦绣华城等重点工程项目。持续加大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绿化、供排水管网、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区面积达到16.46平方公里。城区路网框架逐步完善,完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成北一环、北二环、古亭路等重要路段新建工程,打通了湖陵二路、鱼新三路等多条困扰群众出行多年的断头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22.36平方米。集中供水、供气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结束了城区没有集中供热的历史,全县新增燃气用户11000户,供热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所有硬化道路、广场、校园及校园周边基本实现亮化。在全县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小城镇建城区面积达24.5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5%。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人民期盼已久的滨湖大道及连接线工程竣工通车,顺利完成S251和枣曹线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济徐高速公路**段工程正加紧施工,明年将竣工通车,跨湖高速线路已确定,明年将开工建设,S251改线工程完成前期工作,获省发改委立项。结束了城区不通公交的历史,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县电网完成投资3.9亿元,新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6.1万千伏安,农网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推进1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累计硬化进村道路和村内主街道682公里,村内小街巷1158公里,建成村级休闲文化广场425处,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户户通”和村级休闲文化广场全覆盖,镇村绿化和农村坑塘治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启动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在全省农村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曾位居全市第一名。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强县建设扎实推进,“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新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市级工程实验室4家、工程研究中心5家;引进高层次人才31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86人。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件;新增“山东省名牌产品”6个、“山东省服务品牌”1个。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政府大部门制改革顺利完成,行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制定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大幅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完成了工商登记“三证合一”、“先照后证”等制度改革;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全覆盖,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全公开;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实施,城镇医保与新农合实现并轨。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均为100%。积极推进园区建设,通过区划调整,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招商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张黄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作用日益增强,县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园区;规划实施了一批电网、管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园区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拓展提升。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全县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4亿美元,是2021年的3倍,年均增长29.6%。利用外资稳步增长,五年累计到位外资9178万美元;优势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美晶米业与中农发集团成功合作,在柬埔寨建设稻米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以水气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不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和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顺利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任务,共安排减排项目193个。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建成投运2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加强重点企业废气治理,全面抓好夏秋秸杆禁烧工作,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综合开展水污染治理,建成了日处理1万吨的张黄工业园污水处理厂,6个镇驻地、11个社区建设了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了东鱼河、西支河、老万福河水质自动监测站,河流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质标准。重点推进了西支河、老万福河、惠河、东鱼河、南阳湖等5个人工湿地工程。开展河道垃圾、渔业养殖、畜禽养殖和非法小码头的清理取缔工作。张黄、王鲁2个镇评为国家级生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态镇,清河镇评为省级生态镇,119个村评为市级生态村。全县共建成市级以上绿色学校21所、市级以上省级绿色社区5个,市级以上绿色教育基地5处。持续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和“四德”工程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荣获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民生支出累计52.4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64.5%。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新建、改扩建学校67所,建成省级规范化学校8所,市级规范化学校11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全县中小学多媒体班班通。加大对家庭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共发放困难学生救助金2888.1万元、大学生助学贷款7481.8万元,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全覆盖。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建成三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镇街文化站12个,农村文化大院392个。进一步弘扬了孝贤文化,有效放大了我县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通过大力实施内部改革,加大投入,县广播电视台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县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基本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480元,临时困难救助标准由最高标准3000元提高到5000元。451户农村贫困家庭脱离危房。低保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工作扩面提标,累计救助低保大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学生726人,发放救助资金167.1万元。扶贫工作成效显著,通过精准扶贫累计实现脱贫21703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县内10处镇街敬老院均达到星级敬老院标准。社会管理实现创新突破。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快发展,五年累计投入救助资金528万余元。规划建设革命烈士陵园一处,首次参加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检查验收,并获得好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三级预防医疗保健网络日趋健全,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投入使用,县乡村建立健全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低生育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32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380人。每年初为民承诺十件实事全部完成。社会管理水平
本文标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9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