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7 柳永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1练案7柳永词两首(1)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4分)导学号41594074(D)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良辰.美景(chén)B.繁.华(fán)凝噎.(yē)钓.叟(diào)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堤.沙(dī)珠玑.(jī)吟赏.烟霞(shǎng)D.叠(yǎn)凄切.(qiē)风帘.(lián)兰舟催发.(fà)【解析】“切”应读“qiè”;“发”应读“fā”。2.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导学号41594078(C)A.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优越B.嬉嬉钓叟..莲娃钓叟:钓鱼的老翁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解析】“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3.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导学号41594354(B)A.①怒.涛卷霜雪②会其怒.,不敢献B.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①执手相.看泪眼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D.①便纵.有千种风情②纵.一苇之所如【解析】A项“怒”,①气势盛大;②生气。B项“对”都是介词,面对。C项“相”,①副词,互相;②表对第一人称“我”怎样。D项“纵”,①纵使;②放开,任凭。4.下列对“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导学号41594355(B)A.这一句是写西湖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花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B.“三秋”极言桂花飘香时间之长,整个三秋季节都有桂花飘香;“十里”是指荷花种植面积之广,是实写。2C.这一句对西湖景物的描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杭州的繁华,人民安居乐业。D.“重湖”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里湖和外湖。“叠”指吴隐山、南屏山、慧日峰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着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解析】“三秋”指秋季,“三秋桂子”与“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花木,不是实写。5.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导学号41594356(D)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赞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祝孙何他日任满报政于朝,擢登相位。C.“天堑无涯”意指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指的是钱塘江。D.“户盈罗绮,竞豪奢”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解析】是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但能够穷奢极侈的不是普通的市民。6.对《望海潮》一词思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4分)导学号41594357(D)A.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手法,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B.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揭示出所咏的主题。C.词的下片,从湖山胜况、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杭州美好的风貌。D.本词以铺叙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生动地展示了杭州的美景和都市的繁华,写得委婉低沉,是典型的婉约之作。【解析】“委婉低沉”的说法不对,且本词上片亦有豪放的风格。7.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导学号41594358(C)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词是对杭州的情况做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方面写的;“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方面写的;“钱塘自古繁华”是对前两句的总结。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言人口之多;“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而这一切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作铺展的描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一个“怒”写3出了江潮来势之猛;“天堑无涯”则写出了钱塘江地势险要,是自古以来的军事要地。D.“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写杭州的繁华。一个“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解析】最后一句错。8.下面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导学号41594359(D)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直抒别情,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C.“念去去”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离别的深情,读时一字一顿,让人觉得路途茫茫,道路遥远。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空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解析】“空间”应改为“时间”。二、提高阅读能力(1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导学号41594082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三吴”是指吴兴、吴郡、会稽,这里泛指江、浙一带。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的是杭州的自然景色和都市风貌,按顺序写来,极具清丽富庶之感。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的是高树江涛,景象开阔壮观,其中“怒涛”二句,写长江水的澎湃与浩荡。D.“千骑拥高牙”写的是州郡长官,即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千骑”不是确数,而是约数,有夸张的成分。【解析】“怒涛”二句,写的是钱塘江。10.“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几句表现了怎样的情境?(5分)答: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歌声,表现了杭州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境况。4【解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中的“弄晴”与“泛夜”属互文见义。(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导学号41594083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1.对词中语句的解读和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A.“都门帐饮无绪”,与落笔四字呼应,这一句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年复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抒胸臆之笔。【解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想象之景,为虚写。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6分)答:采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所以特别动人。第一,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此时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也会“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7 柳永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0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