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知识要点分类练夯实基础知识点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1.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之间有如下关系:物体的质量x/千克012345…弹簧的长度y/厘米1010.51111.5121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都是变量,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厘米C.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的长度为13.5厘米D.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的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就增加0.5厘米2.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其中一边长为xcm(x>0),面积为ycm2,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写为()A.y=x2B.y=(12-x)2C.y=2(12-x)D.y=(12-x)x3.[2018·随州]“龟兔赛跑”这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开始时兔子领先,但它因为骄傲在途中睡觉,而乌龟一直坚持爬行最终赢得比赛,下列函数图象可以体现这一故事的是()图19-1-144.如图19-1-15,△ABC的边BC的长是8,BC边上的高AD′是4,点D在BC边上运动,设BD的长为x,请写出△ACD的面积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不必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19-1-1525.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2≤x≤20):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257101213141720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47.853.556.35959.859.959.858.355(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几分钟时,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最强;(4)从表中可知,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知识点2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6.下表是一项试验的统计数据,表示皮球下落时的开始高度d与弹跳高度b的关系.d(cm)5080100150b(cm)25405075则弹跳高度b与开始高度d的函数解析式是()A.b=d2B.b=2dC.b=d2D.b=d+25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简称“声速”)和气温有下表中的关系:气温(℃)05101520声速(m/s)331334337340343(1)上表反映了________之间的关系,其中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是________的函数;(2)若用T(℃)表示气温,v(m/s)表示声速,则随着T的增大,v将发生怎样的变化?(3)根据表中数据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写出v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不需要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在30℃发生闪电的夏夜,小明在看到闪电6s后听到雷声,那么发生打雷的地方距小明大约有多远?3规律方法综合练提升能力8.八年级(1)班同学在探究弹簧的长度与砝码质量的关系时,通过试验得到的相应数据如下表所示:砝码质量x/克050100150200250300400500弹簧长度y/厘米2345677.57.57.5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图19-1-16中的()图19-1-169.[2018·义乌]如图19-1-17,一个函数的图象由射线BA、线段BC、射线CD组成,其中点A(-1,2),B(1,3),C(2,1),D(6,5),则此函数()图19-1-17A.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B.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C.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D.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10.2018·[衢州]星期天,小明上午8:00从家里出发,骑车到图书馆去借书,再骑车回到家,他离家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t(分)的关系如图19-1-18所示,则上午8:45小明离家的路程是________千米.图19-1-1811.一辆汽车由A地驶向相距240千米的B地,它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求汽车距B地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图象.4拓广探究创新练冲刺满分12.某城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如果未超过20吨,按每吨2.5元收费,如果超过20吨,未超过的部分按每吨2.5元收费,超过的部分按每吨3.3元收费.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吨,应缴水费为y元.(1)分别写出每月用水量未超过20吨和超过20吨时,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若该城市某户居民4月份的水费为平均每吨2.8元,求该户居民4月份用水多少吨.56教师详解详析1.B2.D[解析]长方形的一边长是xcm,周长是24cm,则另一边长是(12-x)cm,则y=(12-x)x.3.B[解析]乌龟匀速爬行,兔子因在比赛途中睡觉,导致开始领先,最后输掉比赛,所以直线表示乌龟,折线表示兔子,跑到终点兔子所用的时间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A项,乌龟用时多,不合题意;C项,兔子和乌龟所用时间相同,不合题意;D项,乌龟虽然用时少,但图象显示比赛一开始,乌龟的速度就大于兔子的速度,不合题意,只有B项符合题意.4.y=-2x+16[解析]由题意可得,△ACD的面积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2AD′·DC=12×4×(8-x)=-2x+16.5.解:(1)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和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两个变量.(2)当x=10时,y=59,所以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59.(3)当x=13时,y的值最大是59.9,所以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3分钟时,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最强.(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2≤x≤13时,y值逐渐增大,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13<x≤20时,y值逐渐减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6.C7.解:(1)声速与气温气温声速气温(2)随着T的增大,v也逐渐增大.(3)气温每升高5℃,声速增加3m/s,即气温每升高1℃,声速增加35m/s,∴v=331+35T.(4)当T=30时,v=331+35×30=331+18=349,349×6=2094(m).答:发生打雷的地方距小明大约有2094m.8.D9.A[解析]观察图象可知,AB段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BC段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CD段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再根据A,B,C,D四点的坐标可知,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1<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A.10.1.5[解析]上午8:45时,小明离开家45分钟,即离开图书馆后又往家走了5分钟,故小明离家的路程为2-2×520=1.5(千米).11.解:由题意可知s=240-30t(0≤t≤8).列表:t/时0248s/千米2401801200函数图象如图所示:712.解:(1)当0≤x≤20时,y=2.5x;当x>20时,y=3.3(x-20)+2.5×20=3.3x-16.(2)∵该户居民4月份的水费为平均每吨2.8元,∴该户居民4月份用水超过20吨.设该户居民4月份用水a吨,根据题意,得2.8a=3.3a-16,解得a=32.答:该户居民4月份用水32吨.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19.1 变量与函数 19.1.2 函数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4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