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党爱国主义教育
用诗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最后一分钟》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这篇阅读课文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结合本组训练重点,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从与学生的交谈中引导学生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香港的认识与了解。接着,我引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结合搜集的材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2.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如联系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3.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我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由于刚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不久,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中国的种种罪行还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同学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还未消退,所以对香港能回归我们祖国妈妈的怀抱,是非常欢迎的,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在这节课上,我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爱国因素,努力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发愤学习,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向前迈进。在实际的教学中,整体思路较明晰,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但因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朗读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期望,我也怕学生因不理解读不出感情而讲的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历史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科学,集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知道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懂得了这种大义,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机。面对21世纪的新情况,强调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又如何把爱国主义贯穿到课堂中呢?1、历史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来之不易。众所周知,我国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同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然而,中国文明又带有自己的特点,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文明此起彼伏,一个高峰接着另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停止,中华文明仍在前进不止。早在四千年之前我国就已经有了文字记载,中华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使学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历史教学可以剖析事例,追溯历史。例如讲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师就要讲清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明朝末年,即公元1624年,菏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并开始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1662年离开祖国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在剖析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民族英雄,懂得中国在苦难时都会有英雄挺身而出,拳拳的赤子之心是多么的感人。2.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上的许多成就一番事业的名人都是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正如古人所说人无志而不立。这样的例子在历史教学中不胜枚举。早在西汉时期,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班超放弃宫廷的安逸生活毅然弃笔从戎,功在边疆的远大志向至今仍为人所传诵;东晋时期的祖逖留下了闻鸡起舞的美名,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时期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树立了精忠报国的志向,他建立和领导的岳家军让敌人闻风丧胆,其英雄事迹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名将而名留青史。到了近代,为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展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农民阶级的领袖洪秀全提出了天国理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理想社会使国人为之奋斗,从而有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到了现代,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和平、民主、面貌焕然一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的愿望。让学生懂得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革命传统,让他们时时刻刻有振兴中华人人有责的观念。3.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树立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意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的融合、祖国的统一,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古至今,我国各族人民都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艰苦卓绝的斗争。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统一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从秦朝建立以后,在我国历史上,统一的时间大约要占三分之二左右,而且愈到后期统一的时间越长,分裂的时间越短,而国家的统一对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则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近代,中国曾饱受外来侵略,猖狂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妄图把中国四分五裂,如果没有维护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如果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近代的中国就会完全陷入帝国主义的魔爪之中。正是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这种维护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美梦。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伟大的爱国者,其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历经二十八年的艰苦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平定了达赖叛国集团,为维护祖国统一取得了又一个重大胜利。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早在三国时期大将卫温就曾率船队到过那里,元朝时期曾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那里,清政府为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还设立了台湾府。现在,台湾问题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为实现祖国的统一,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目前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已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直至今日,我党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立场,一再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教材中的这些素材,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还可以充分帮助学生树立起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时时、处处地选取素材,在学生们的心中播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树立爱祖国爱人民,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摘要:本文提出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通过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把爱国与爱党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众所周知,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即传授历史知识、培养智力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高考、会考只着重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智能,很少考甚至不考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从而导致历史教学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倾向,使得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种情况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因此,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进行内容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他们怀爱国之心,树报国之志,应当是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地责任。历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比列为: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年;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精密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欧洲早800年;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元朝郭守敬对地球公转的精密推算比欧洲早300年。总之,我国古代的科学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发明创造被世界公认,在世界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象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通过上述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家。长期以来,我们的祖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驱,领先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为祖国的这一历史而骄傲、自豪,并由衷地热爱这一历史。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本文标题: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党爱国主义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1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