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第一章项目建设基础...........................................................1第二章项目建设目标...........................................................4第三章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8第一节城镇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8第二节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56第三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104第四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149第四章非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202第一节城市水利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202第二节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238第三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268第四节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306第五章其他配套建设项目....................................................340第一节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建设项目.................................................340第二节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358第三节校园文化建设项目.........................................................368第四节教学实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74第六章项目资金预算及进度安排.............................................376第七章项目建设保障.........................................................381附件1:示范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383附件2: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386附件3:示范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391附件4:顶岗实习管理办法.........................................................394附件5:示范院校建设工作机构.....................................................399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基础—1—第一章项目建设基础一、方案概要1.项目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名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名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地点:安徽省·合肥市·合派路23号·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单位法定代表人:李兴旺项目负责人:李兴旺通讯地址:合肥市合派路23号邮政编码:230601电话:0551-2155678、2155679传真:0551-3812446学院网址::ahlxw@126.com2.立项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3.项目主要内容实施重点专业建设,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提高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建设水平;实施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社会服务能力、校园文化建设、教学实训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项目建设。4.项目总体目标通过3年左右的建设,把我院建成为:以高职教育为主体,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兼容;硬件与软件配套,模式与特色鲜明;质量优良、效益显著,辐射与带动作用明显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面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使其成为我省水利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社会化服务的基地”,带动区域和行业职业院校健康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水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5.项目投资概况项目总投资88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100万元,主要用于城镇建设、给排水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4个重点专业建设;地方财政投资3600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基础—2—万元,主要用于院级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及教学实训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企业支持360万元,主要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学院自筹1775万元,主要用于重点专业建设配套及教学实训基础设施建设配套。6.项目效益我院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校生直接受益;通过项目建设,对地方和行业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科技开发、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能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社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对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项目建设基础1.办学思路清晰学院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办学定位准确。坚定办“一流高职、特色高职”的理念;坚持“立足水利、面向社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服务定位。坚持将学院建设成“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社会化服务的基地”的目标定位。2.建设环境优越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力度大,明确提出“建一流学校”的要求,并给予人财物等大力支持。省水利厅、教育厅制订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我院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学院区位优势突出。安徽是农业大省和水利大省,人才需求量大;学院位于全国创新试点城市——合肥,坐落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学城内,教学资源丰富,科技文化气氛浓厚;开发区内企业林立,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发展空间。3.教学基本条件良好现有教师479人(专任教师293人,兼职教师18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教师163人;“双师素质”教师203人,占专业教师的86.8%;兼职专业教师180人,专兼比0.8:1,初步形成了“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校内建有9个实训中心、83个实验实训场(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829.25万元;校外建有产学研合作紧密,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80多个,基地内设施、设备齐全,能较好满足各专业的现场教学、实习、实训需要。4.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建立了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了布局与结构合理的水利工程等8大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基础—3—程类专业体系。已建成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示范)专业3个、校级精品专业8个;建成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合肥工程实训基地、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高职教育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安徽省建筑技术师资培训基地等;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10门;先后有130多人次主编、副主编高职高专教育教材126部,其中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21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4部。另外,学院还与企业共同开发了121部专业实训特色教材。5.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目前建有“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社会通用职业技能鉴定站”等社会化服务站点共16个,年培训能力2000人次,年技能鉴定能力2500人次;科技研发实力较强,近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技术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18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省水利科技进步奖4项;开展技术服务110多项;科技服务近3年年均到款额达到409.2万元。三、存在的不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具体实现形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条件下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还有待随着教学形式的转变而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数量较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尚未形成体系,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机制尚未健全。校内实验实训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长效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的教材、标准、管理等软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项目建设目标—4—第二章项目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坚持正确的服务面向定位和示范院校功能定位,“立足水利、面向社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紧紧围绕安徽水利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适应“开放办学”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其他方面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全面提升我院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和水利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特色兴校、质量兴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与时俱进、适度超前、系统优化、主动服务的原则。紧扣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大力拓展社会服务的领域和能力,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完善硬件、优化软件,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创新模式、凝练特色,提升质量、促进就业,实现学院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着力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利用学院在安徽高职院校和全国水利高职院校中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安徽省和全国水利类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和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总体思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文件精神;根据中部崛起、安徽崛起战略,依据安徽省“十一五”规划和“861行动计划”,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安徽省“861行动计划”把防洪保安工程列为6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以长江淮河治理为重点,加快防洪保安、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严重制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确立我院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1.以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于安徽经济社会和水利事业发展为主线开展建设工作——创新专业建设模式,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按照“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开门开放”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专业+项目”、“专业+车间”等“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体系,带动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本文标题:第一章项目建设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