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年江苏教育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卷最新教案模板
江苏教育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卷最新教案模板让学生了解量角器,量角器的刻度结构,量角器上的刻度按不同方向的排列顺序,以及角度“度”的测量单位。使学生掌握测量角度的方法,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我们来看看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最新教案!欢迎查看!最新苏联教育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卷,教案1教学过程:首先,复习旧知识1.口头计算。在小黑板上展示。说出学生的名字,数一数。2.确定下列哪个数字是角度。3.介绍一下题目。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线段一样测量线段的长度,知道一个角度的大小,那就太好了。那么,到底用什么来衡量呢?测量结果的单位是什么?角度怎么测?这是这节课要学的内容:——角度的测量。(板书)第二,了解量角器1.知道角度的测量单位。注意:要测量角度,需要量角器。这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见见量角器。问题:量角器是什么形状?我们来看看这个半圆,从0到180。这个半圆平均分为几个部分?注:半圆平均分为180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直角称为1度角。也就是说,测量角度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表示,就是“1度”,所以我们写。(板书:)带领学生读“1”。后续:测量角度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度有多大?指出测量角度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2.了解量角器的结构。(1)将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1,这样10份的角度为10度,60份为60度,90份为90度。(2)请继续观察。量角器上的这个小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看,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环0~180’的刻度是怎么排列的?内环呢?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从左到右顺时针0-180,内圈从右到左逆时针0-180。学生理解吗?(3)外环的刻度线,你看到左边的o'刻度线了吗?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什么程度。问题:谁能从左边找到外环50的刻度线?请拉一下这条线来表示一下。谁又会找到90分呢?你还想让谁找出外环125的刻度线?180呢?外环的尺度会被发现吗?(4)从右边看,如何找到内环的尺度?现在谁用一条线拉显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然后,给学生命名,通过拉线找出140和180的刻度线。内环的尺度会被发现吗?(5)请拿出量角器。和老师的一样吗?你的测量喇叭的中心在哪里?让我们找到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侧开始,寻找0条刻度线、10条刻度线、135条刻度线和180条刻度线。从右边寻找0、10、135和180刻度线。(教师之旅)三、教学角度测量方法1.自学教材。我们已经知道量角器,可以在上面指出度数。如何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度的度数?请阅读课本。从第111页倒数第二行到示例1的末尾。看完后,告诉老师测量角度有多少步。2.问题:角度要测量多少步?哪两步?指出测角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两个重合,一个看数”。老师在小黑板上展示了一下:两个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看数字:角度另一边的刻度数。3.请和老师测量一下这个角度的度数。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方,然后“两个重叠”。看对方对的音阶数。你知道现在这个角度是多少吗?怎么看?为什么看内环?第四1.理解加减乘除的含义,掌握四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总结归纳四种运算的知识。2.认识括号,掌握初等算术的顺序,做简单的初等算术。3.让学生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初等算术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考查、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内容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四次乘除运算的含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关于0的运算)初等算术的顺序解决问题三、布局特点1.增加了四个操作的含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突出知识的梳理和总结。第四,教学重、难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操作的操作顺序,正确计算。2.会解决实际问题分两步三步解决。教学难点:1。明白“0”分不开的原因。2.解决实际问题。动词(verb的缩写)上课时间表本单元5课时(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不及物动词教学建议1.注重定量关系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由解题和初等算术有机结合而成的,所以每节课都要注重实际问题中的定量关系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文标题:2021年江苏教育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卷最新教案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1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