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专业班)试题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专业班)试题命题:凡夫满分:150分时量: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8分)1.意识的本质是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的心理活动C.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大脑的机能2.有人曾预言,1999年8月18日“天体大十字”将发生地球毁灭的大劫难,而事实是,人们像往常一样度过了平静的一天,“天体大十字”这一“末世论”预言宣告破产。这表明A.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C.思维比感觉更深刻D.人们对于未来的超前反映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发生变异。据此回答3--5题:3.“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客观物质前提是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C.有意识地改造自身属性和变化规律D.人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劳动4.“人工诱变”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还要看A.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B.是否认识到精神的力量C.是否认识到人类社会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D.是否正确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5.生物育种运用“人工诱变”的新方法,启示我们A.应改变规律,推陈出新B.应大胆想象,推翻现成结论C.应解放思想,不断创新D.应不断创新,否定历史《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对于中央的方针、政策,一部分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据此回答6--7题:6.上述同志的错误做法违背了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道理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④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从哲学上看,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属于A.意识范畴B.物质范畴C.党的领导的表现D.依法治国《经济参考报》透露,目前全国范围已查实的虚报瞒报已达6万多起。之所以造假之风日盛,除了某些干部为捞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据此回答8--9题8.从哲学上看,虚报瞒报行为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B.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D.否认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9.数字腐败所造成的后果是A.主观脱离客观,导致决策失误B.经济发展过快,产品供过于求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降低D.意识不能反作用于物质10.“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2001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全国农村发生的变化生动地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旦与实践结合,就迸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新时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和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武器。据此回答11—12题: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旦与实践结合,就迸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表明A.只要有了正确的意识,就能推进客观事物的发展B.“三个代表”思想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现成的方法C.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D.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能够有效地改造世界12.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和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武器,这是因为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13.由于美国宣布退出旨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和极力推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而引起大多数国家反感,致使其在2001年5月3日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选举中以得票极少落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A.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C.先行后续的关系中都存在着因果关系D.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因果可以倒置14.人们通过签署《京都议定书》来减轻温室效应的危害反映了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因而可以随心所欲D.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15.“凡是涉及全局的事,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命运前途的事,就是大局。每一个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胸中有大局,将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才能工作得有方向、有意义、有章法、有轻重缓急。”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是A.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整体是各个局部的有序组合D.必须从实际出发16.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垃圾年产量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垃圾对地下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这主要说明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和无条件的C.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1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规律性C.运动D.可知性1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A.客观规律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B.客观规律是无条件起作用的C.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19.据分析,会展业有40%左右的回报率,还可带动旅游业、餐饮业、交通业、娱乐业、媒体广告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拉动效益高达1:10;还能提高知名度,增强凝聚力,激发活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材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对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针对各个省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建立生态保护示范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框架。据此回答20--21题:20.从辩证法角度看,对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做法的理论根据是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B.整体和部分有着严格的界限C.只有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立足整体,才能实现最优目标D.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21.从唯物论角度看,建立生态保护示范区之所以要针对各个省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因为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2.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使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发生动摇,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也严重受挫,导致一时间全球股市动荡。这说明①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③事物总是处在因果联系之中④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23.人们能够兴修水利,引水上山来灌溉农田,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这表明①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超越客观规律的制约③人们具有创造和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2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蕴含的哲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④事物是运动变化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不定项选择(下列各题,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给1分)25.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人们却时常看到龙的形象,并以“龙的传人”为自豪。这一情形表明()A.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B.意识是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现象、新的概念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它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某种物质26.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这个观点()A、属于唯物主义B、属于唯心主义C、说明物质决定意识D、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7.1999年6月中旬,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并召开了全教会,提出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重点和具体措施等。这些举措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A、当代社会,科学和教育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意识的能动作用,将通过教育的发展显示出极大的能量C、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通过教育实现的D、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活理念28.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在不同产业和地区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别,“坚持有近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坚持理论与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9.某县鼠患严重,每年被老鼠吃掉2.5万斤稻谷,县里发动群众家家养猫,结果该县800多亩水稻连续两年均未受到老鼠的滋扰,这等于从老鼠口中夺回了5万多公斤粮食。这说明A、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B、人们要搞好各项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C、人们要正确地改造世界,就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自己的行动D、自然界的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意志30.各种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B、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1.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现实的国情就必须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只有了解祖国的昨天,才能正确认识祖国的今天,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这是因为()A、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B、事物不仅存在横向联系,还存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认识事物不能割断事物的历史联系C、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的初级阶段,它根源于旧中国的极端贫困落后D、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现实实际出发,也要从历史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2.“宇宙间的每一个具体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一观点()A、符合普遍联系的观点B、符合联系客观性的观点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33.据报道,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木材生产一次性的卫生筷。而森林覆盖率不足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卫生筷,竟相降价向发达国家出口。这告诉我们A、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眼前利益必须和长远利益相统一D、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其现象表现出来的34.人们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下列选项属于按规律办事的有A、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B、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简答(每题11分,共22分)35.《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雍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水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盖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结合有关哲学知识回答(1)荆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重要启示?36.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请结合唯物辨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这样做的哲学依据。四、辨析题3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句话正确地概括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38.坚持发展的观点,就是要不断创新,解放思想。五、论述题39.材料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
本文标题: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专业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4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