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六课-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
2021/3/141第六课先向歌诗求讽刺____社会求真(讽喻诗)2021/3/142讽喻诗常识1、概念: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2、内容:①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②通过品评历史事件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3、主题分类:①反映国事民生,具有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卖炭翁》。②多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如:《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希夏日长”的辛勤农夫,“家田输税尽,拾些充饥肠”的贫妇人。③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如:《兵车行》。4、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2021/3/1435、常见的表达方法:①借古讽喻今。古已有之,今人又去做,是不知有古人也。故借古之有来讽今人,使今人吸取教训。如:李益的《汴河曲》。②借物讽喻事。本意要说某事,不明说,而先言某事,进而引起所说之事,委婉,含蓄。如:《玉树后庭花》引出亡国之恨,写柳树引起对楚王的讽刺。③直接讽喻,表达情感。元曲中多如此,表意直接。如:《正宫·醉太平》。④比兴手法来讽喻。历代的讽喻怨刺诗,大都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兴手法的使用特点:借助物象寄寓情感,达到委婉冲淡的表达效果。6、鉴赏方法:①把握住讽喻诗主题常见的表达方法。②了解讽喻诗常见的诗歌内容。2021/3/1442021/3/145《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作品简介2021/3/146如何学习诗歌?多读●第一招●——读出诗韵2021/3/147石壕吏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lì)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82021/3/149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2021/3/14102021/3/14112021/3/14122021/3/1413●第二招●——感悟诗意、品味诗情★如何学习诗歌?多思2021/3/1414石壕吏杜甫投:投宿吏:小官,这里指差役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村,遇到有差役趁着夜色来抓人。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15石壕吏杜甫逾:越过走:逃跑老头(听到声音)便越墙逃跑了,老妇走出屋去应门。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16石壕吏杜甫一何:多么差役叫得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得多么痛苦。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17石壕吏杜甫前:上前戍:防守(我)听到老妇走上前说: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18石壕吏杜甫书:信新:最近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19石壕吏杜甫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活着的不过是苟且活着,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20石壕吏杜甫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21石壕吏杜甫裙:泛指衣服(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是)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22石壕吏杜甫老妪:老妇我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请让我今晚跟你们一起回营去。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23石壕吏杜甫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上)准备(明天)早晨做饭。犹得:还能够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24石壕吏杜甫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哭泣。绝:消失,停止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25石壕吏杜甫(等到)天亮登程赶路时,只有同那个老头告别了。登:踏上解词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21/3/1426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故事情节的?有吏夜捉人2、为什么要夜间“捉”人?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夜晚百姓才敢回家。合作探究:2021/3/14273、文中主要人物是谁?老妇人和官吏4、这些人物出场时各自的态度怎样?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合作探究:2021/3/14285、老妇人的“致词”说了哪些家事?一家三男被征两个男儿被战死剩下一对孤儿寡母儿媳妇衣不遮体6、最终抓到人没有?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合作探究:2021/3/1429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在文中找出语言根据来说明)思考讨论诗人夜投石壕村,听到官吏捉人的故事。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2021/3/1430这是一首叙事诗,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二)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人已被差吏抓走。总结:2021/3/1431归纳:天明――告辞――结局:暮――投宿――开端:夜――住宿――发展:高潮:线索:诗人的行踪有吏夜捉人听妇前致辞请从吏夜归独与老翁别夜久2021/3/1432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2021/3/1433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2021/3/1434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室中更无人。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惟有乳下孙。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2021/3/1435人物形象老妇:敢于承担苦难的劳苦妇女形象石壕吏:蛮横、凶狠残暴2021/3/1436卖炭翁—白居易2021/3/1437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2021/3/1438解题:乐府诗叙事诗讽喻诗原作题下有小序——“苦宫市也”2021/3/1439新乐府“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2021/3/1440讽喻诗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
本文标题:第六课-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3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