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卷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卷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60分)1.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数之比)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2—4题。2.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0.775%B.3.7%C.0.885%D.0.95%3.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4.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5.80年代中期以来,大批学生出国留学,民工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两者相比,其共同之处是()A.都缓解了我国的人地关系矛盾B.交通和通信的事业的进步是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C.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D.迁入地自然环境好,风光优美6.产业革命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7.关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耕地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B.我国由于国土面积广大,所以环境人口容量无限C.我国的能源资源丰富,完全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0.60.62.5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0.80.72.20.81D.我国的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8.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A.气候炎热B.降水少C.矿产资源贫乏D.地势起伏大9.目前,一些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向郊区移动的原因主要是()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C.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D.农业提供不出更多的产品维护城市人口的增长10.近几个世纪,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越来越大主要得益于()A.全球经济的一体化B.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开放政策C.全国环境不断地改善D.交通和通讯的发展11.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12.从全球的范围内来看,决定人口的数量增长的是()A.人口的迁移B.人口的自然增长C.总出生率D.总死亡率13.当地时间2003年12月26日凌晨,伊朗东南部发生里氏6.3级强地震。强震摧毁伊朗历史古城巴姆许多民房和名胜,导致数万人死亡。这说明了()A.经济发展水平对死亡率有重大影响B.医疗卫生条件对死亡率有重大影响C.自然灾害可以使死亡率骤然上升D.干旱的气候是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14.2002年大批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等临国,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战争的影响C.自然灾害的影响D.开发国外资源15.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欧洲B.大洋洲C.亚洲D.非洲16.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但人口每增长一亿所需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是因为()A.计划生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B.“超生游击队”规模太大C.流动人口增多,无法实行计划生育D.我国的人口基数太大17.实行计划生育之初,农村工作难度比城市大得多,是因为()A.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比城市差得多B.农村的生产特点、受教育水平等与城市相比有巨大的差异C.农村的自然环境比城市好D.农村育龄妇女生育能力比城市育龄妇女强18.人口流动趋势从农村到城市的国家是()A.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C.20年代60年代的中国D.20年代80年代的俄罗斯19.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C.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20.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引起的移民()051015202530(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A.属于自发形成的B.政治因素发挥了一定作用C.对迁入地经济建设不利D.主要前往沿海地区的大城市2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现象是()A.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草原游牧至锡林郭勒草原B.去美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参观、学习C.由于工作调动,在北京定居D.欧洲地区七日游22.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23.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A.水源B.气候C.交通D.自然资源24.由于气候因素的限制,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很少,下面属于其中的一组是()A.西安、兰州B.乌鲁木齐、包头C.齐齐哈尔、太原D.西宁、拉萨25.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区位影响是()A.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B.平原地区适合农耕,不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区位C.墨西哥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说明自然条件不是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D.城市区位既要求降水适度,又要求气温适中26.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C.抑制私人出租车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27.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与其目的一致的是()A.上海扩大城市园林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B.伦敦附近建设八座新城——改善交通拥挤C.北京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缓城市化进程D.东京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减少环境污染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28—30题。28.此图说明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人口为2500万C.大经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D.人口密度较大29.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D.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30.图示人口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1.关于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B.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C.高原城市在温带地区比较普遍D.山区城市一般位于山坡上32.影响阿伯丁、株洲、堪培拉、麦加等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交通、资源、政治、宗教B.资源、交通、宗教、政治C.资源、政治、宗教、交通D.资源、交通、政治、宗教33.关于世界城市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地区气候适宜,故城市密集B.美国中部大平原工农业发达,故城市密集C.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故城市密集D.亚洲中低纬地区内陆地区气温适中,故城市密集34.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35.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图中A、B、C、D四个区位中最有利于大城市发展的区位是()36.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说明了()A.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分布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分布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C.政治因素是决定该城市分布与发展的区位因素D.军事因素在该城市区位选择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7.如果你是一个特大城市的市长,那么你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拟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②建设立体交通道路系统,控制运行机动车辆总数量③将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出本市、本地区之外,加强园林绿化地建设④控制人口,规划建设大量高档次住宅,建筑物高大且稠密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38.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大面积的干旱区,生态脆弱B.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C.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D.人口的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39.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大城市中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40.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①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②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③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卷第Ⅱ卷二.综合题(共40分)41.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1)在下表中空白框内填上正确的数据(保留整数)。年份196019802000世界人口(亿)45发达国家总人口(亿)1012城市人口(亿)811城市人口百分比(%)6772发展总人口(亿)33中国家城市人口(亿)3620城市人口百分比(%)1844(2)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D.城市人口增长速度(3)横向比较表中数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相比较相同点是;不同点是(4)纵向比较表中数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不同点是(5)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6)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原因是、。4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1)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而热带地区人口稠密区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这些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分析图一、图二、图三,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地区、____纬度地区和____地区的趋向性。(4)除图中显示的影响因素外,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对人口分布的影响____________。(6)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试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43.根据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国。老人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国。(2)若A国的人口仍无控制地迅速增长,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本文标题: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5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