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8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08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回答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纸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等,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I-127Ba-137Cu-64K-39Al-27Ca-40Fe-56Mn-55Zn-65Be-9Si-28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铜可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B、MgCl2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它是电解质C、HCl、H2SO4液态时都不导电,都是非电解质D、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2.氢叠氮酸(HN3)与醋酸性质相似,其盐稳定,但是在受到撞击时发生爆炸生成氮气。有关氢叠氮酸及其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NaN3可用于汽车防撞保护囊B、NaN3的水溶液呈碱性C、NaN3的固体属于离子晶体D、HN3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于8个电子稳定结构3.下列关于胶体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都是液体B、具有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本质特征C、胶体具有和其它分散系不同的性质,原因在于其分散质微粒大小与其它分散系不同D、向溶胶中加入任何一种溶液,都可使溶胶发生聚沉。4.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粉末,经元素分析证明它由钾、硫、氧三种元素组成,钾和硫的质量比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元素分析的结果推测该粉末是纯净物B、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观察有白色的沉淀生成,证明原来的粉末是硫酸钾C、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和气泡产生,则原粉末可能是硫酸钾和亚硫酸钾的混合物D、将粉末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一定是亚硫酸钾5.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A.[Al(OH)4]—B.Cu2+C.Al3+D.Mg2+6.对于发生反应M+N=W+V的化学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W为单质,N、V为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B、W、V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若M、N为m克,则反应后W、V的质量和一定是m克D、反应物M,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W,V的质量比7.对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SO42—,Br—,OH—,Ba2+B.在c(H+)=10—14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Na+,AlO2—,CO32—,SO32—C.在常温下加入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可能含:K+,Na+,H+,NO3—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中可能含:K+,Na+,Ca2+,HCO3—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B.容量瓶检漏:在容量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塞上玻璃瓶塞,左手五指托住瓶底,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反复倒置数次,观察是否漏水C.不慎将浓苛性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H2SO4中和并洗涤D.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与对应的标准比色卡比较9.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判断四种微粒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向FeC13溶液中滴加KI溶液,再加入CC14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②向FeC12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③向KMnO4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振荡后紫色褪去A.I2>C12>Fe3+>MnO4-B.MnO4->C12>Fe3+>I2C.Cl2>I2>Fe3+>MnO4-D.Fe3+>MnO4->Cl2>I2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D.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AlO2—+4H+Al3++2H2OB.石灰水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Fe3++3H2OFe(OH)3↓+3H+12.科学家最近发现2种粒子:第一种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第2种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下列有关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四中子”不显电性B、“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C、第2种粒子的化学式O4D、第2种粒子是氧元素的另一种同位素13.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以下的有①制备Fe(OH)2时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所用的胶头滴管②制取H2的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NH3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H2SO4所用的胶头滴管A.③⑤⑥B.②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⑥14.铝、铍(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其氯化物分子内键型相同,故其氯化物晶体的熔点都较低。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B.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OC.Be(OH)2能溶于盐酸,不能溶于NaOH溶液D.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2是离子化合物15.如图,B为常见金属或非金属单质,有下列转化关系:若C是可用作自来水消毒的气体,D、E是氧化物,D转化为E时,增加氧的质量约是D物质总质量的25.8%,则A是A.AlCl3B.H2O2C.KClD.NaCl16.由Na2O2、Na2CO3、NaHCO3、NaCl中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CO3、NaClB.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NaHCO3C.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3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一定条件一定条件一定条件或状态邹城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统一考试化学试题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7分)实验室要配置100mL1mol./L的KOH溶液,试回答(1)用不到的仪器是A烧杯B250mL容量瓶C天平D胶头滴管E玻璃棒F100mL容量瓶G漏斗(2)配置时要称取KOH的质量为(3)从下面选出正确的操作并写出正确的顺序(填序号)。A洗涤B干燥C量取D称量E定容F转移溶液G稀释H溶解I冷却J摇匀(4)实验中出现下列情况要如何处理?A加蒸馏水时不小心加过了刻度线;B加蒸馏水到离刻度线1~2cm处时应。18.(9分)某化学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胶头滴管外,你认为本实验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2)请帮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剂:铁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锌片、铜片。实验记录(划斜线部分不必填写):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实验结论①在FeCl2溶液中滴入适量氯水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Fe2+具有还原性②在FeCl2溶液中加入锌片Zn+Fe2+=Zn2++Fe③在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Fe+2Fe3+=3Fe2+Fe3+具有氧化性④Fe3+具有氧化性实验结论:Fe只有还原性,Fe3+只有氧化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题号1718192021222324II卷得分得分(3)根据以上结论判断,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填序号)A.Cl2B.NaC.Na+D.Cl-E.SO2F.NO2(4)亚铁盐在溶液中易被氧化,而实验室中需要纯净的亚铁盐溶液。那么保存亚铁盐溶液时应该防止亚铁盐被氧化。19.(7分)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W的电子式是。(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右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III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V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②用Ⅹ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Ⅴ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所需仪器装置是(从上图选择必要的装置,填写编号)。20.(5分)下列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产物未全部注明,已知A、D为金属单质,其他为化合物。试推断:(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C:________I:________座号XZW+Y△(2)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C→F的离子方程式H→I的化学方程式21.(4分)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KMnO4+KI+H2SO4→MnSO4+I2+KIO3+K2SO4+H2O(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①KMnO4的系数是②在上面的化学反应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22.(9分)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是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一种化学式。(2)若E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②用等式表示E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则: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的结论是。物质A物质B一定条件化合物C+H2O气体E化合物D③已知常温下物质A与物质B生成1mol气体C的焓变为—57.07kJ,1mol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D溶液和E气体的焓变为—46kJ,写出物质A与物质B及水生成D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23.(5分)(1)可以验证镁、铝的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是。(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现有MgCl2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氨水、盐酸等几种物质,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镁、铝的金属性强弱。24.(6分)将一定量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mL0.5mol/L的硫酸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10克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干燥的固体物质仍为10克。(1)参加反应的铁为多少克?(2)原加入的氧化铜为多少克?(3)最后得到的溶液仍为10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高三
本文标题:08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4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