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
主旨概要考纲点击1.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是这一时期社会巨变在政治格局变动上的反映,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这一时期生产力的飞快发展,生产组织方式及土地制度的巨大变革推动了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及封建经济的初步形成3.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构成了这一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基本历史阶段和方式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一、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1.春秋诸侯争霸2.战国兼并战争3.民族融合二、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三、先秦时期的文化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3.文学和艺术4.天文和物理5.扁鹊纷争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目的为取得更多土地和人民、掠夺财富、争夺对其他诸侯国的原因(1)周王室衰微,对诸侯国的控制权减弱(2)一些诸侯国实力增强,展开争夺(1)根本原因:瓦解,奴隶制的统治基础被打破(2)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内的逐渐取代国君掌握大权一、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支配权井田制卿大夫纷争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概况(1)齐恒公称霸:管仲改革→“”→葵丘会盟(2)晋楚争霸:→晋文公称霸(3)公元前6世纪初,楚大败晋→称霸(4)吴越争霸(1)齐魏交战:和马陵之战(2)秦国东扩:→秦胜赵尊王攘夷城濮之战楚庄王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纷争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影响(1)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2)积极影响:有利于实现区域统一;有利于增强民族融合;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1)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通过战争,秦灭,实现了国家的统一(3)新兴的力量增强,确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六国地主阶级二、民族融合1.表现:北方的、东胡、西方的戎,南方的越等民族与中原的逐步融合。2.途径:通过交流和频繁的战争。3.影响: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奠定了基础。匈奴经济文化多民族国家华夏族三、社会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①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②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2)水利工程①春秋:中原地区普遍用灌溉农田。楚相孙叔敖在淮水修建。②战国: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在秦修建,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春秋牛耕桔槔芍陂李冰郑国渠2.手工业部门技术专著冶铸业(1)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2)青铜铸造已出现和雕铸技术;春秋中期的青铜艺术珍品是漆工艺战国已出现采用技术的精巧漆器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酿酒业春秋战国时已能用曲造酒铸铁柔化处理金银错莲鹤方壶夹纻海盐《考工记》3.商业和城市(1)商业发达,在可以买到各地的特产。(2)城市繁荣,主要有齐国、赵国邯郸、楚国郢等。(3)富商涌现,有春秋后期的和战国后期的吕不韦。中原市场临淄范蠡(1)生产力的提高,铁器和农耕的使用,使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成为可能,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确立。(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3)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对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认识四、政治改革1.总体概况背景内容影响春秋改革(1)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大量出现(2)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并采用剥削方式(1)齐国管仲的“”(2)鲁国的“”,开始实行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铁器私田地租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按亩收税井田制背景内容影响战国变法(1)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新兴势力壮大(2)新兴地主阶级与势力之间的矛盾加深魏国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及秦国变法新的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地主阶级奴隶主贵族李悝商鞅封建制度2.商鞅变法(1)内容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③统一;废分封,行。④“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2)影响①为秦国奠定了基础;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②和政策对后来秦朝的统治有消极影响。重农抑商度量衡县制井田制统一六国法家思想严刑峻法文化高压促使战国时期一百多年变法运动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直接原因:税收问题。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等新税制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3)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和推动。五、思想文化1.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1)春秋时期①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学说含有朴素的思想;政治上主张“”,反对严刑峻法。②孔子: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维护,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编订儒家“”。辩证法无为儒家学派仁周礼有教无类五经(2)战国时期①墨家:墨子主张“”、“非攻”和“”。②儒家: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思想;荀子:主张“”,具有唯物思想。兼爱尚贤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之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项目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恶论③道家:庄子认为世界是,痛恨不公平社会现象。④法家:韩非子认为应该按进行政治改革;主张“”;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的主观产物现实需要以法为本君主专制提示: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有哪些?2.文学艺术(1)诗歌①《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颂三个分。②楚辞:屈原创造的新诗歌体裁,代表作。(2)散文:孟子的文章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庄子的散文名篇有《秋水》、等。雅《离骚》《逍遥游》(3)艺术①绘画: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是《》和《御龙图》;四川出土的表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②音乐:湖北随州出土的说明了当时音乐的发展。妇女凤鸟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全套青铜编钟3.科学技术(1)天文①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的确切记录出自《春秋》。②春秋时,我国历法已基本确立的原则。③战国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2)物理:《》里面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如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的记载。(3)医学①医生扁鹊,被后代医学家奉为“”。②扁鹊创立的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哈雷彗星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墨经脉学之宗四诊法(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②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了提高,与自然斗争的力量有所增强。③社会处于变革状态,学术思想领域比较活跃、宽松。在此基础上,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2)特点:水平领先世界;体现社会需要,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对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抽象的著述开始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与特点1.两个时期战争的异同点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目的争夺土地、人民性质奴隶主阶级的争霸战争地主阶级的统一战争结果都给人民带来灾难,但都有利于民族融合、社会进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2.对诸侯争霸的评价(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变革在军事上的反映,大国通过兼并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2)各诸侯国在争霸战争中,为战胜对方,均重视选贤任能,实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这在客观上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3)战争打破了各诸侯国旧的疆界,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周边民族与华夏族的界限逐渐消失,推动了民族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1.下表为某个历史时期的统计表,此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交战国家战争次数兼并国家数宋国与郑国52齐桓公兼并35齐国与鲁国25晋献公兼并19晋国与楚国22楚庄王兼并36吴国与楚国24秦穆公兼并20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民族融合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D.楚国最强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D在表格中无法判断,B是表格现象的影响,均可排除。C有一定的干扰性,因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都是诸侯争霸,但从“齐桓公”“晋献公”两条信息可判断出A正确,C错误。答案:A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背景各诸侯国争霸;井田制开始瓦解,私田出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强;法家思想的形成目的性质增强实力,争做霸主。属于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富国强兵的改革确立封建制,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调整税制。改革侧重于经济、军事方面,特别是赋税制度的改革废井田,废除贵族特权,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变法内容广泛,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进行了改革特点维护旧的奴隶主的统治,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一次大变革2.(2010·南通模拟)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在生产力发展,奴隶主的土地所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的背景下出现的。吴起和商鞅顺应历史趋势,掀起变法运动,但由于变法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才出现题干中所述现象。答案:C1.原因(1)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解除了生产力发展的枷锁,而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2)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特别重视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重农抑商的政策、小生产的组织形式都是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3)当时冶铁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兴修、生产经验的积累等因素,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特点(1)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农业上牛耕和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手工业中的各个行业也都出现了技术革新,推动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农业方面,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方式瓦解,而代之以个体农业为特征的封建小农经济;手工业方面,奴隶社会“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个体手工业作坊和商人开始大量涌现,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3)土地制度的巨大变革。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瓦解,代之以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3.原始时代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相媲美,但自战国时期我国南北发展差距拉大,造成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北方政局相对稳定B.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解析:本题以战国时期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经济差距扩大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这一结论的理解能力。铁农具产生之后,首先在黄河流域开始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拉大了南北发展的差距。答案:C一个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及影响1商鞅变法的措施2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与评价3春秋与战国时期社会改革的异同多个角度[示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具有进步意义的有()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奖励军功,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燔诗书而明法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角度一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的题干中有两个限定条件——“商鞅变法”“进步意义”。其中①④包含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故应排除。②废除了贵族特权,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③有利于中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8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