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版本)目录第1课春景《致春天》教学设计《春到沂河》教学设计《小鸟小鸟》教学设计《春雨蒙蒙的下》教学设计第2课欢乐的村寨《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打起手鼓唱起歌》教学设计(暂缺)《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第3课?飞翔的梦?《飞越彩虹》教学设计(暂缺)《飞翔的女武神》教学设计(暂缺)《小白船》教学设计《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设计第4课你好!大自然《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教学设计《溪边景色》教学设计(暂缺)《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第5课京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教学设计《京调》教学设计《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京调》教学设计第6课百花园《花之歌》教学设计《对花》教学设计《采花》教学设计《编花篮》教学设计第7课爱满人间《爱的奉献》教学设计《大爱无疆》教学设计(暂缺)《爱的人间》教学设计《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教学设计第1课春景《致春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致春天》是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春景》的欣赏曲目。这首钢琴抒情小品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的颂歌,主要描绘了春天降临大地的情境,表达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乐曲为单三段体结构。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春天的来之不易和多姿多彩的景象。2、了解乐曲结构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三段体的不同情绪表现。3、通过欣赏乐曲,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曲家格里格的生平以及《致春天》的创作背景,为欣赏作铺垫。2、根据节奏和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段落,并感受不同段落的情绪。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一个词语或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生:畅谈感受。师:听,太阳的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了一个个晶莹的水珠,宣告春天的来临。(PPT:播放——引子)师:请你说说你听到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它仿佛模仿了什么样的声音来告诉我们春天来临了?设计意图:通过辨赏聆听,让学生能初探到这段引子的旋律,采用柱式和弦的演奏手法来预示春姑娘踏着欢快的脚步悄然而至了。二、分段聆听1、聆听主题A1师:这轻快的脚步声要引领我们进入另一幅春的画面,初听旋律A1。(PPT:音乐播放)【提示:这段旋律的力度和速度是怎么样的?(弱,缓慢)】师:为什么作曲家将这段旋律作了这样的处理?他还给这段旋律加上了什么符号?(休止符)(PPT:出示谱例)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曲家的意图是为了表达春天是犹如很腼腆的小姑娘般悄悄地出现的,并非很突然地来临。休止符的运用更是起到了弱起的作用,让人感觉春天的脚步是悄悄的走近的。师:让我们一起跟琴来哼唱一下这段旋律,你觉得旋律的走向是怎么样的?请你边画旋律线边哼唱这一主题旋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哼唱中充分体会到旋律的走向作了上行的安排,仿佛作曲家在深情地描绘春天的美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春的美丽魅力。师: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钢琴)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2次)旋律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平静)【复听主题A1】师:2次主题旋律的出现它们的音高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辨听,感受到乐曲先是用中音区的音色向大家展示春天的腼腆,后用高音区的音色表示报告“春天来了”的大喜信息已被渐渐传开了。师:春天的脚步声一直都在吗?这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仔细聆听A1部分旋律,辨听柱式和弦的伴奏一直贯穿始终,从而联想到春天到来的脚步一刻也不停歇,在深入地叩响大地的心门,进一步向人们传达“春天来了”的信息。师:像这样的节奏舒缓、速度缓慢的旋律让你仿佛联想到了什么?音乐要素给了你怎么样感觉?请你一边哼唱主题一边律动表示一下。(生:自由回答)2、聆听主题B师:你听!这时,大地万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跟A1部分相比音乐的情绪和旋律的音高发生了什么变化?(初听B主题)师:这首曲子主要描写的是挪威的春天,而在挪威,百分之八十的地方都是森林、山脉、河流、湖泊,你觉得作曲家这时候想描写大自然一副怎样的景象?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A1部分和B部分的对比,辨听出B部分旋律和伴奏音高都低了、速度渐快,力度渐强、节奏紧密了、旋律级进感受到大地万物复苏和人们激动、急迫地期待春回大地的情景。师:是啊,这部分音乐旋律不断上移、力度、速度不断推进,情绪也益显激动,仿佛大地万物和人们都在向春天发出呼唤。请你随着音乐画一下旋律线。(PPT:旋律谱,旋律线作渐渐擦出状)师:随着春的气息不断的蔓延,整个大自然一片欢腾,人们心中欣喜万分。你感受到春的脚步声还在继续前进吗?3、聆听主题A2师:春的脚步声一刻也没有停歇,又引领我们进入了一幅新的画面(PPT:视频《百花齐放》配乐A2部分)师:这部分的音乐跟第几部分是一样的?(第一部分)是一模一样的吗?师:在情绪上,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更加明朗)音乐什么特点让乐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主旋律是八度弹奏,音高移高了、力度强了、伴奏音型更加丰富了(播放A2与A1对比聆听)师:正如刚才大家所说:这段格外绚丽多彩的旋律,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将音区音高了,并用八度来要演奏,加上了流丽晶莹的分解和弦音型伴奏,将乐曲的情绪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仿佛是对更美丽的“春意盎然”的景象充满了期盼,你除了想到百花盛开,奇香斗艳的画面,眼前还浮现了怎么样的情景?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情绪结合律动表演一下这部分旋律吧。三、整体聆听1、全曲聆听师:音乐美妙的引子把这美好的春天带到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三种不同的情绪完整的感受一下格里格眼中的春天吧!(边听边画旋律线)2、介绍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师:唯美的春天的乐音引起了我们对春天无穷的遐想。这是北欧风格的春天,在挪威这个地处北半球的高纬度的地方,冬季漫长而黑暗,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人们热忱地期盼春天的降临,一旦春回大地,人们便满怀欣喜、无比珍爱!这首曲子正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了描绘挪威春回大地的情景所编制的魅力乐章。你能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PPT:揭示课题,介绍作曲家)师: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挪威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比较典型的就是他的抒情小品。钢琴曲《致春天》就是他的其中一个描绘大自然风光的抒情小品。3、拓展欣赏师:格里格描绘大自然的曲目还有我们熟悉的《培尔金特》组曲之一《晨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不同乐器演奏的《致春天》的版本吧!四、小结师:春天,象征着美丽,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天,她有事许多着名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最美的对象。我们在课余生活中也可以多留心类似的音乐作品,回来和同学们分享。此刻,让我们在春的颂歌《致春天》钟来结束这愉快的四十分钟吧!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索欣赏,教师的引领是铺垫。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的知识和答案才是他们自己的财富。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仅可作为一个参考意见,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会有其独特的鉴赏能力,教师的尊重是关键。《春到沂河》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教学内容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2.本课学习认知了高音弹拨乐器——柳琴,它外形如琵琶,略小。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五年级“欣赏课”,根据学生年龄、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我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音乐需求,采用了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赏析之中。(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欣赏内容丰富,需要视听结合完成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二、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春到沂河》,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从而加深对《春到沂河》的理解与感受。(二)通过欣赏《春到沂河》并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提高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欣赏并感受《春到沂河》所表现的内容。(二)通过师生欣赏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教唱歌曲激发兴趣欣赏乐曲多维感知创设情境了解沂河复听乐曲划分段落吹奏竖笛熟悉主题知识拓展理解标意课堂反馈自我评价课堂小结深化德育(二)教学过程设计1.教唱歌曲激发兴趣(1)教师表演,创设情境:教师现场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创设音乐情境。【设计意图:教师现场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交流听后感受,回答歌曲情绪。(3)教唱歌曲。(4)初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2.欣赏乐曲多维感知(1)初听乐曲《春到沂河》利用课件进行展示。(点击课件,只有音响,没有图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聆听乐曲,充分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2)感受情绪(3)根据乐曲的快慢、强弱,发挥想象。(4)听辨演奏乐器。(5)多维感悟,体验新知①为乐曲命名教师:你们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情景为它起个曲名吗?(学生回答)刚才大家起的曲名与乐曲的意境都很贴切,这首乐曲作者起名为《春到沂河》,你是怎样理解春到沂河的?这个春不仅表示四季中的春,还表示一种喜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认知柳琴在刚才的欣赏中谁听辨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略)它是用弹拨乐器柳琴演奏的,为了让大家对柳琴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请到我的乐器收藏室来认识认识柳琴吧!(进行课件展示)【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认知柳琴】教师提问:柳琴的音色是怎样的?有几根琴弦?你能模拟演奏一下吗?(生略)③实物展示,丰富体验: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柳琴)今天教师为大家带来一把柳琴,请同学们近距离的来观看、触摸。【设计意图:通过近距离接触弹奏乐器,丰富学生的理解和体验】3.创设情境了解沂河刚才我们联想的这么多的美景,下面我们就听着《春到沂河》这首乐曲到沂河去看一看!(点击课件,观赏沂河风光,教师进行讲解。)【设计意图:设置这一教学环节是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4.复听乐曲划分段落在了解沂河、认识柳琴的基础上,复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并通过模拟弹奏、舞蹈、打击节奏、哼唱等表现形式来进行表演,充分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及音的高低变化,进行乐曲的分段。【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演,使学生的聆听、感受能力在体验、参与中得到提高】5.吹奏竖笛熟悉主题教师让学生利用竖笛学习音乐主题,熟悉巩固乐曲主题,加深对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利用吹奏曲谱的学习方法,加深对音乐主题的熟悉】6.知识拓展理解标意向学生讲解音乐的标意性。【设计意图:向学生说明音乐的想像是多维的,是没有唯一答案的】7.课堂反馈自我评价(1)学生谈收获(2)师生谈感想:(师)2005年天津民族乐团还走出国门,走进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了这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
本文标题: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78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