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2年4月虹口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
虹口区2012年理化学科中考练习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2.4化学部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做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Zn—65六、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2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FeB.AlC.CaD.Cl28.臭氧(O3)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A.单质B.氧化物C.混合物D.有机物29.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八宝粥B.珍珠奶茶C.矿泉水D.蒸馏水3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衣服晒干C.纸张燃烧D.酒变成醋31.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B.2HeC.H2D.2H232.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唾液(pH:6.6-7.1)B.血液(pH:7.35-7.45)C.胆汁(pH:6.8-7.4)D.胃酸(pH:0.8-1.5)33.NO2是空气中常见的氮氧化物污染物,其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A.﹣4B.﹣2C.+2D.+434.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使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2发生反应以减少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2NO2催化剂4R+N2,其R的化学式是A.CB.CO2C.CO3D.CNO35.反应2C+SiO2高温Si+2CO↑中的还原剂是A.CB.SiO2C.SiD.CO36.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氧原子,表示1个NO2分子的是A.B.C.D.37.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水和冰B.石墨和金刚石C.烧碱和纯碱D.水和双氧水38.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间空隙增大39.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分析,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2MnO22OO2HOH22B.2Mg+O2点燃2MgOC.2Al+6HCl→2AlCl3+3H2↑D.CuSO4+2NaOHNa2SO4+Cu(OH)240.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选用的试剂是A.硝酸银B.碳酸钠C.氯化钡D.石蕊4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上方出现白色烟雾D.将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出现红褐色沉淀43.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稀盐酸可用于除去铁锈B.一氧化碳可用来冶炼金属C.熟石灰可治疗胃酸过多D.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44.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是大理石盐酸多孔塑料片玻璃珠大理石大理石大理石盐酸盐酸盐酸ABCDC大理石盐酸多孔塑料片玻璃珠大理石大理石大理石盐酸盐酸盐酸ABCD大理石盐酸多孔塑料片玻璃珠大理石大理石大理石盐酸盐酸盐酸ABCDABCD45.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B.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C.甲试管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D.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4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中各量随盐酸体积(V)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正确的是A7pHOV(稀盐酸)BC%(NaCl)OV(稀盐酸)CDm(H2O)OV(稀盐酸)C%(HCl)OV(稀盐酸)七、填空题(共21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47.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化学。①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1)(填化学式);在空气中的含量上升会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2)(填化学式);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是(3)。②人类生活离不开水,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4);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5)作用;医疗中常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水,用铂丝蘸取少量放在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火焰呈(6)色。③与农家肥相比,化肥有效成分多,见效快,合理使用化肥可一定程度上促进粮食等农产品增产。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化学式是CO(NH2)2,它由(7)种元素组成,其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精确到0.1%),0.5mol尿素中约含有(9)个N原子。甲、氢气还原氧化铜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48.根据右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10)。②20℃时使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11)。③分别将50℃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12)(填写物质序号)。④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13)。4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①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14)。②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15),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16)(填装置编号),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17)(填b或c)通入。③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以选用装置B和(18)(填装置编号),实验中B中的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即液封),目的是防止(19)。50.探究金属铁和铜的活动性关系,可以选择不同的药品,请完成下表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选择的试剂和药品铁、硫酸铜溶液铜、硫酸亚铁溶液(20)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实验原理是(21)。八、简答题(共19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51.实验室用足量锌和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反应制取0.01mol氢气。①参加反应的锌是多少克?(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②此时消耗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g。MABC2050S(g/100g水)t(℃)O2050abABCDEFbABCDEF水①②b水aABCDEF水①②b水abcabABCDEFbABCDEF5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金属铜表面的绿色铜锈(铜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反应的产物)进行研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①B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一定有(2)。②将A处产生的小液滴滴在某白色粉末上,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说明A处生成的小液滴是水,该白色粉末是(3)。③绿色粉末变成黑色固体。某同学对黑色固体的成分提出了三种假设:Ⅰ.可能是碳;Ⅱ.可能是氧化铜;Ⅲ.可能是碳和氧化铜。你认为这三种假设中一定错误的是(4)。为证明你的分析,可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加入足量的(5)。④通过上述实验和分析可知,组成铜锈的元素是(6)(填元素名称)。53.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实验一: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操作M是(7),操作N是(8)。②加入饱和石灰水后生成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9)。实验二:为确定上述反应后滤液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具体步骤如下:Ⅰ.测定滤液的pH;Ⅱ.取样,滴加稀盐酸;Ⅲ.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Ⅳ.取样,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④上述步骤对分析滤液成分没有必要的是(10)。⑤若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的成分是(11);若无明显现象,实验一中所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能会(12)(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加足量水溶解样品称量溶液滤渣饱和石灰水操作M洗涤烘干滤液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操作N计算
本文标题:2012年4月虹口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7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