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1.古诗词三首课型精读课文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读诗,抓住诗中不同景物的特征展开想象,体会乡村生活的乐趣;教给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说出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想象画面,体会村居的整体情境。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想象,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宿新市徐公店(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2.解题。知道它们的意思吗?3.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4.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2.再读诗句,读通顺。四、重点突破,理解诗2019-2020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词三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次备课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有的意思。)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六、课堂总结,再现课文。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七、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2.读诗题,解题意。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1.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2019-2020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吗?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教学过程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二次备课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2)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3)读诗思考: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4)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板书:宁静以动写静)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四、总结交流,拓展阅读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教学过程村居(第三课时)二次备课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齐读课题。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2019-2020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教学过程村居(第三课时)二次备课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笼蓬)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品环境品人物五、总结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六、布置作业背诵古诗2019-2020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乡下人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2.看完图片,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乡下人家”。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3.简介作者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3.(1)生字学习、词语理解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图,分别给每幅图起个名字。课题2.乡下人家课型精读课文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品”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过程与方法:给足学生朗读时间,整体感知大意,抓关键语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写了哪些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表达感受,体会乡下人家生活的独特和迷人。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想象,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2019-2020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板书: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四、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2.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五、课堂总结,再现课文。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六、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二次备课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上节课,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1.那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并思考每一句主要写的是什么。(2)这第三句话句子比较长,到底是讲什么呢?大家一起再读一遍。出示句子。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都写了什么?(2)那你们喜欢这里的花呢,还是喜欢这里的竹呢?有喜欢花的有喜欢竹的,那就先看写花这一句,大家一起读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抒发情感,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主抒发对课文的感悟,概括出四句诗。)1.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种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读2019-2020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书方法,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试?下面3、4、5、6段每组读一段,看能不能也概括出一句诗来,把它写在该段的空白处。但要注意你们概括的诗句要能和上面的连起来,读起来要顺口。2.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学习了本文,我们欣赏了乡下迷人、独特的风景,了解了乡下人家质朴、快乐的生活,不禁心生向往之情。2.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2乡下人家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大鸡小鸡觅食忙,小鸭戏水河中央。(鸡鸭觅食图)红霞晚餐看鸟归,夜听虫鸣入梦乡。(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五、教学反思2019-2020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天窗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板书:3天窗)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3.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4.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茅盾先生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课题3.天窗课型精读课文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慰、藉”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试试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欢乐。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乡下孩子的情感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想象,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教学准备教学课件2019-2020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4.理解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开天窗?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3.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最后一段)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第二课时二次备课(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2.导入:(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本文标题:(完整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7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