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功能理论
龙源期刊网浅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功能理论作者:郭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2期摘要意识形态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理论家特拉西提出来的,不过当时他认为意识形态是对真理的认识。19世纪,马克思又提出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这一理论。20世纪的阿尔都塞又对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行了重新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关键词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法国大革命作者简介:郭芳,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277-02一、意识形态的非历史性阿尔都塞认为,虽然“意识形态”的概念最初在卡尼巴斯、德斯蒂·德·特拉西那里被认为是一种对观念的研究,即我们所说的“观念学”。但是,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意识形态是指在某个人或某个社会集团的心理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和表述体系。豍阿尔都塞指出,一般意识形态不同于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态。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态是有历史的,例如,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有历史性。但是人们对于他们自己的生存状态所产生的某种虚幻的反映是始终存在。而这种虚幻的反映却不存在历史性。在阿尔都赛看来,无论在马克思那里还是在弗洛伊德那里,意识形态都被看作是一种虚幻的反映,是对人的生产状态和生活状况的虚幻反映。他说:“意识形态没有历史的提法正是以这一点为基础的,因为它的历史在它之外,而在那里惟一存在的历史就是那些具体的个人等等的历史。豎这就是说,历史上所存在的意识形态,是对于人的存在状况的颠倒的反映,是虚幻的。而这种虚幻是没有历史的。但是,使它产生虚幻想象的现实却是有历史的,由虚幻中所产生的不同的具体思想、意识却是有历史的。因此,阿尔都赛强调一般的意识形态是没有历史的。他的言外之意是,意识形态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意识形态的这种功能在历史上是可以随处找到。并且只有在虚幻意识的影响下才能发挥作用。阿而都赛强调说:“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在于,它被赋予了一种结构和功能,以至于变成了一种非历史的现实,即在历史上无所不在的现实,也就是说,这种结构和功能是永远不变的,它们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所谓历史的整个过程中。豏同时,阿尔都塞还强调意识形态是高度结构化的,这一结构是不会改变的。结构的这种逻辑先在性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先验。“无历史”是指悬挂历史内容/问题,并不等于否定具体意识形态的历史性。豐二、意识形态的实践功能龙源期刊网年提出的意识形态概念由于当时受到启蒙主义进步与乐观思想的影响,与我们后来所理解的意识形态概念有明显的区别,阿尔都赛相信意识形态能够像动物学研究标本那样科学地探究人的思维,从而理解和探究思想的构成。这样来看,意识形态就会具有双重的功能。表现在:首先意识形态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种可以确信的知识;其次它会将所有含混不清的概念逐一辨析,使知识建立在确定无疑的基础上。从这方面来看,意识形态就是一种科学的认识,确定的真理。阿尔都塞却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实践,并将其与等同于物质实践。这一点就超越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把实践界定为将一定的物质资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这样,实践就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实践,还包括理论实践、政治实践、科学实践、意识形态实践,等等。阿尔都赛所界定的实践比马克思的物质生产实践领域要更加宽泛。简单地理解,实践其实就是一个加工过程。只要人们投入了精力对物质进行生产改造,就可称其为实践。在此基础上,阿而都赛又把实践细分化,即:“社会实践”,就是人们在生产关系范围内,使用一定的生产资料,把实物加工成为日常用品的过程。另外还包括“政治实践”,所谓政治实践就是加工新的生产关系的过程;而“意识形态实践”就是对人们的意识进行加工,进而产生出新的意识形态的过程;“理论实践”就是对概念进行加工,从而创造出新的概念体系。因此不难看出,意识形态已经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所定义的,即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已经不再由社会的物质实践所决定,意识形态是把人们的意识作为加工对象,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意识的实践活动。三、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机器理论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本质作用在于促进生产条件的再生产。生产条件的再生产包括生产力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生产力的再生产包括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而劳动力的再生产具有决定性,是关系到人死活的条件,是在学校就可以实现的。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学校在给劳动力提供技术和知识的同时,还给他们灌输由统治阶级制定的秩序的规则,技能的学习,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上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烙印,或者也可能相反,只要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保证,就能接受技能和资格的教育。“劳动力的再生产,不只是其熟练(资格)的再生产,同时还是服从现存秩序的规则的再生产,即对劳动者来说,要求的是服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对于剥削者和压迫者来说,为了通过意识形态保证统治阶级的统治,则要求再生产担当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能力豑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也就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必须通过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保证来确保。此外,阿尔都塞还认为,在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同时也是教育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主要表现在家庭和学校上。家庭是一个孩子最初受启蒙的地方,而学校与家庭相比,它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却具有主导作用。阿尔都塞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学校相比,没有任何其他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能够拥有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的全体儿童作为义务的(至少是免费的)听众,每周五或六天,每天八个小时。豒学校就是通过对学生传授大规模被包装过的知识,来灌输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的。但另一方面,学校的这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本质又被很好地掩盖起来,外在表征为中性的环境。四、意识形态的物质性马克思在批判德国的意识形态时就深刻指出了意识形态具有物质性,他认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都认同宗教、概念的东西统治着全世界,因此,他们想通过与幻想作斗争来批判一切,但马克思却明确指出,这样只能从宗教史上对基督教做一个片面的说明,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革龙源期刊网命来改变世界,因此只有改变人们实际生活的物质世界,意识形态才会发生变化。在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论证的基础上,阿尔都塞进一步指出:意识形态虽然是一种幻想,但它离不开物质实体的支撑。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它还是一种物质。意识形态是一种实践,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产生于一种实践。他说:“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某种机器当中,存在于这种机器实践或者各种实践当中。这种存在就是物质的存在。豓“他们承认现存事物,承认‘情况就是这样,不能不是这样’,承认他们必须服从上帝,服从良知,服从僧侣,服从戴高乐,服从老板,服从工程师,承认‘爱你的邻人如爱自己’,等等。豔阿尔都塞说意识形态是物质的,这不仅是要表达,意识形态存在于社会实践中,更重要的是,人不仅在思想中对于自己和实际的生存状况产生虚幻的反映,顺从于这种扭曲的关系,而且使自己成为意识形态机器中的一部分。豖四、意识形态把个人呼唤为主体意识形态呼唤作为主体的个人,或者说,意识形态将个人询唤为主体,这是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重新确证中的核心理论构件。阿尔都塞用精神分析学说作为武器,深入研究了意识形态构成自我无意识的机制问题,即“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意识形态具有主体性,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提出了这个命题:即“意识形态建构作为主体的个人。”这就是说,主体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基础,通过将个体塑造成“自由的主体”而存在和发挥作用。意识形态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双重的,是相互建构的。一方面,主体构成一切意识形态,只有通过主体范畴及其作用,意识形态才能成为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主体的存在不能没有意识形态。阿尔都塞说:“只有在一切意识形态具有把具体的个人‘构成’主体的这一作用(作用规定了意识形态)这个范围内,主体范畴才构成一切意识形态。一切意识形态的作用都存在与这种双重构成的相互作用里,意识形态什么都不是,意识形态只是以产生作用的物质存在方式出现的意识形态的功能而已。豗这一段话深刻说明了意识形态和主体的关系。意识形态和主体的关系具有相互性,主体的存在离不开意识形态,反过来,意识形态又通过主体来发挥作用。这一命题成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学说的中心。所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就在于把具体的个人“建构”成为主体。意识形态通过教育等途径把个体培养成了一个有见解、能行动的主体。但是,真正的主体却是始终支配着人的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阿尔都塞的思想中的独创性表现为,一切意识形态就是要把人“构造”为主体。这就是说,当我们自己以为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事的时候,而实际上这都是在别人的影响下发生的,这时候意识形态的功能就被表现出来了。一种意识形态如果让人感到,自己不能思考,而是按照别人的思路来思考,那么,这种意识形态就被认为是拙劣的,甚至根本没有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人们只有把意识形态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东西,把自己当作主体,意识形态的作用才能够充分发挥。阿尔都赛提到:“主体之所以是构成所有意识形态的基本范畴,只是因为所有意识形态的功能(这种功能定义了意识形态本身)就在于把具体的个人‘构成’为主体。豘总之,意识形态就是要把一个虚幻的主体构建起来,使其真正成为一个主体,只有这样,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注释:龙源期刊网豍豎豘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48页,第350页,第361页.豏豓豔陈越.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1页,第356页,第371页.豐周慧.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观.开放时代.2001(8).第49-56页.豑今村仁司.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43页.豒斯拉沃热·齐泽克,泰奥德·阿多尔诺等著.方杰译.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豖王晓升.意识形态就是把人唤作主体——评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四个规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第48-52页.豗阿尔都塞.列宁与哲学.远流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89页.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标题:浅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功能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7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