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四川省“十五”及XXXX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DOC7)(1)
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川办发[2003]15号,2003年5月16日)近年,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被整合、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后服务业逐步放开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勾画出我国西部区域性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雏形。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比1995年增长76.5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比1995年增长79.46%,生产、生活资料摆脱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在此期间,全省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是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2001年,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及批发零售业在内的物流业增加值为630.6亿元,自1995年以来年均增长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6%提高到15.7%,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到2001年,我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751公里,成渝、宝成、襄渝、成昆、内昆、达万等铁路干线与毗邻各省市相连;公路里程达10.9万公里,成渝、成广、成灌、成南、成乐、成雅、内宜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全省有长江、岷江、金沙江、大渡河、沱江等大小通航河道120条,通航里程达7300多公里;航空运输已开通航线140条。2001年,全省完成的货运量为57140万吨,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636.8亿吨公里。各种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齐全,更新周期缩短,数量和质量基本适应需要。全省各类仓储设施先进,容量巨大。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大中城市内新型商三是传统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集中配送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广泛采用,我省传统物流业正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并在加快物(二)存在的问题。从全局看,我省物流业的发展仍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制约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一是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受“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不少企业习惯于自办物流,二是“条块分割”影响了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运输、仓储等设施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加之企业三是物流专门人才不足和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使物流业的标准化、信息化进程滞后,服务内容、服务(三)发展条件。进入新世纪,我省现代物流一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对物二是现代物流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继续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扩大生产过程和营销过程这两大利润源泉的同时,都力图通过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开拓物三是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各类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网,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成都通讯枢纽、光纤电缆建设和互联网的发展为标志,四是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加入WTO,不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发挥了强烈的示范作用,我省物流业为迎接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加快从传统经营(一)指导思想。“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培育市场主体,推培育市场主体。引导、激励和扶持各类物流企业上档升级,做强做大,在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物流服推广先进技术。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和加快人才培养,扩大专业分工。加大物流组织形式的创新,促进现有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大力发展第提高物流效率。通过压缩在途时间和储存时间,大力提高物流业的生产效率,配合生产方式和营销方降低物流成本。一是降低宏观物流成本,通过提高物流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专业化分工,不断降低物流业营业收入占社会商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二是降低微观物流成本,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和改进经营管理,降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物流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不断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二)发展目标。“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四川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努力构筑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润来源。努力发挥现代物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到2005年,全省物流业营业收入占商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在现有基础上下降10%左右;到2010年,进一步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10%加快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力争物流业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增长,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框架。到200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1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货运量达到6700万吨,年均增长4%;货运周转量达到8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9%;货运量达到8150万吨,年均增长4%;货运周转量达到102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5%提高专业化水平。全省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物流园区建成并不断完善,第三方交通设施是货物位移的前提条件,为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我省要继续下大力抓好物流运输平台的(一)公路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公路建设要以通达工程、联网工程、通乡工程以及建设以成都为中心,通达16个市的省内高速公路主骨架。除已建成的成渝、川陕等3条出川通道外,开工并建成南充至广安高速公路、大竹至邱家河高速公路、都江堰至汶川公路、二郎山至康定二级公路、海子山至竹巴笼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西昌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宜宾至云南水富高速公路(四川境内段)、邻水至垫江高速公路(四川境内段)、遂宁至双龙庙高速公路、川主持至郎木寺(川甘界)公路、雅安至西昌和攀枝花至田房公路、南充至重庆高速公路、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乐山至宜宾高继续建设与周边省市区联结的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形成多条畅通、快捷的出川通道。完成省内市州之间、市县之间的二级公路改造和县际公路建设及二级路网与主骨架线路的连接,全面提高路面等级和通过能力。搞好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农副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抓紧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建设,在阿坝、甘孜、凉山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开工建设通县油路49条,总长4397公(二)铁路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铁路建设要以加强和新增进出川通道和运输能力为主攻方向,继续完善省内路网结构。建设遂渝铁路,完成达成铁路遂宁——成都段的改造。积极争取宝成铁路北段复线工程早日上马,以形成联结欧亚大陆桥的大能力北通道。抓紧建设成渝快速通道,促进川渝之间的经济交流。加快新的西南西北铁路通道(兰渝线)和隆黄百铁路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以形成新的进出川通道。继续完善内部网络,加快建设金筠、泸纳等地方铁路,争取新开工峨宜铁路、遂内铁路等。通过以上铁路建设,形成以成都为中心,通过宝成线、达成——襄渝线连接连云港、上海等出海港口,通过成昆线、内昆线、渝怀线连接北海、广东等出海港口,建立畅通(三)航空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航空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枢纽,合理规划支线机进一步完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枢纽功能和设施,建设北指廊工程,使其发展成为全国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在合理布局和严格掌握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支线机场的设施,建成九寨黄龙、攀枝花等支线机场,完成达州等机场的扩建工程和乐山、康定目前,已开通成都至香港、澳门,经澳门至台北、新加坡、泰国、汉城、日本(东京、大阪)地区和国际航线,为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规划进一步完善东南亚航线,争取开通成都至北美、欧洲航线,(四)水运设施建设。“十五”期间,以渠化嘉陵江水运主通道为重点,继续以航电结合,联合建设。计划开工建设嘉陵江金银台、新政、金溪场、小龙门、凤仪场等枢纽,金银台枢纽已于2002年开工建设;港口已开工建设南充港一期工程、宜宾港菜园沱码头、广安港邓家湾、东门口码头,力争完成水运建设总的投资50(五)发展综合运输。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按照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要求,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实现协调发展。加强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做好站点布局规划,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联运网络。在成都等中心城市规划建设集装箱车站。改进运输组织方式,促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协作,加快从散货运输向集装箱运输、从单一运输向多式联运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前提。四川物流信(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高性能的信息网络传输平台为重点,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交换枢纽建设,努力使成都成为西南地区的信息交换枢纽和电子商务中心。建立电子商务认证体系,完善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有效结合。以大型商贸企业为依托建设专业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实现物(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推进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加快建立各类物流信息系统。生产型、销售型企业要重点建立从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到销售管理的集成化信息系统。物流型企业要重点搞好业务处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和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促进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MRP(原材料需求供应计划)等在物流企业和其它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三)信息技术推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实现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积极采用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电视监控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的传输和管理水平。积在全省形成一级枢纽、二级枢纽、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相互衔接的网络结构,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一)一级物流枢纽。成都作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突出优势。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充分依靠和发挥成都的独特作用,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作,努力使其成为全省乃至西南根据区位条件和现有设施,成都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是: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载、配八里庄仓储区。通过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整合、提升,形成以铁路运输、仓储、物品集散为特圣灯仓储区。建设新型的仓储设施,配套提供维修、配载、业务接待室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形成以公龙潭寺仓储区。建设高标准的集装箱装卸和仓储设施,形成以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物流园区,并对附近的龙潭科技二仙桥贸易区。建设货运信息交换中心、货运代理业务中心、货运联检中心和仓储业务管理中心,并结合粮食仓储区建设设置农副产品交易及配送中心,形成以信息服务和农产品交易为特色的物流园(二)二级物流枢纽。在全省若干重要区域按照交通方便、区位适中、集散能力强的原则,重点建设几个具有较强辐射和吸纳能力的二级物流枢纽,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联结省内外的物流框架体系。“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将泸州、内江、广元、达州、攀枝花等城市作为二级物流枢纽的建设泸州市要利用地处长江主航道和川滇黔渝接合部的区位条件,充分发挥出海快速通道和集装箱码头的强大功能,进一步加快泸叙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尽快形成川南地区的重要物流内江市要充分利用地处川渝腹地的区位条件,依托成渝、内宜、隆泸高速公路和成渝、内昆铁路等交广元市要利用联结川陕的地理区位
本文标题:四川省“十五”及XXXX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DOC7)(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