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泰山日出》PPT课件99
泰山日出徐志摩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曾赴美、英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他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徐志摩写作原由《小说月报》约稿;游泰山归来;作为泰戈尔即将来华的颂词。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我们当前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他的伟大、和谐、美的人格里,得到古印度与今印度文化的灵感……”———徐志摩《小说月报·泰戈尔专号》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3理解作者感情.预习检测:•.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魅力(mèi)炽热(zhì)泛滥(làn)绯红(fēi)•B.迸裂(bèng)瞬息(shùn)曙光(shǔ)弥漫(ní)•C.俯瞰(kàn)苍穹(qióng)晨曦(xī)瑰丽(guī)•D.簇拥(zù)万仞(rèn)苍莽(mǎng)刹那(shà)••读课文,思考:•1.第1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写云海的?•2.把“我”幻想成一个巨人,有什么好处?•3文章开篇即写“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为何接下来写海上看日出?•4文中用“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形容什么?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先用一个“狂叫”,从主观感受上夸赞云海的奇异。接着作者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对云海进行细致的描绘,再通过作者的幻想来展示云海的神奇。返回•通过这样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化实为虚,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日出对“我”所产生的震憾,便于下文表达“我”对磅礴壮观的日出的礼赞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返回•作者故意提到海上日出,目的是为下文•写泰山日出作衬托,以显其奇异之特点。返回•形容了日出时壮丽的景象。这些事物可•形容出日出时色彩的浓郁、变幻的奇丽,•把光的色彩表现得更加强烈而鲜明,更能•引起人们对美的联想。日出中国文化日出前:黑暗死气、看不到光明日出中:瑰丽、光明美好前景日出后:讴歌、赞美异彩纷呈象征合作探究•1第①自然段末尾,作者“发生了奇异的幻想”,作者的幻想是凭空产生的吗?•2第⑨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写云海的?••3第⑩自然段里是如何写太阳升起的?•作者的幻想不是凭空臆造的。前文中,作者对眼前的云海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正站在一座“小岛”之上,四周是弥漫的白茫茫的云气。脚下是云,头上是天,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使人心胸开阔,思绪飘飞呢?•返回返回小结:•文章先交代了作者带着好奇的心来观泰山日出,接着对日出之前的云海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作者由此产生了虚幻而奇特的想象,想象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默默祈祷光明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海活了,而且大放异彩,太阳终于跃出云层,把光明带到了人间。作者为此高声地赞美,表现出心中无比的喜悦。••分析完本篇文章你最欣赏的是哪方面、哪一点?
本文标题:《泰山日出》PPT课件9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1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