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年高二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5年秋季学期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12月份考试试题高二语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A.抱歉融汇贯通刻不容缓蒙昧无知B.弊端无稽之谈搜索枯肠糜糜之音C.濒临奋世嫉俗功亏一篑勉强答应D.风采处心积虑味同嚼蜡死不瞑目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窥伺旗旄榛莽零丁孤苦B.斗斛夷狄烦愦展露头角C.奴婢疾驰涯秀外慧中D.嗫嚅惴栗衽席自食其言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短信瞬间就能完成。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饿殍滥觞惊惶失措口慧而实不至B.曲膝熟谙断壁残垣言必信,形必果C.精练赍发计日成功既来之,则安之D.暮霭国是风声鹤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5.这幅漫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启示。仔细观察画面,认真领会画意,试从两方面写出你获得的启示。6.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决择彪柄流水帐轻歌曼舞B.暴殄羞赧山青水秀自负赢亏C.装帧端倪座上客磬竹难书D.陨落凑合一诺千金声名鹊起二、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①:揉搓。(1).词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2分)(2).末句富含深意,结合社会背景及作者身世背景谈谈对末句的理解。(2分)(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作用?(2分)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客中九日[明]王灿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1】诗歌的第三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2】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南柯子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4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8分)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徂,过去.(1)从抒情方式上讲,前六句是,(1分)最后两句是。(1分)(每空限填四字)(2)“万里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体现“倦”意的(4分)1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洛桥晚望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⑴本诗的题目为“洛桥晚望”,你认为关键字是哪一个?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分)⑵综观全诗,诗人写了怎样景,又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三、拓展探究12.【名著阅读。(共10分)【1】下列关于《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时值初春,在湘云的提议下,诗社议定将“海棠社”改作“桃花社”,黛玉为社主。复社后第一次填写柳絮词,湘云所作之诗最好。[来源:学科网]B.宝玉因又看见晴雯补过的那件雀金裘生发物在人亡的伤感,便点了一炷香,填了一首《芙蓉女儿诔》以寄托自己的哀思。C.贾母死后,鸳鸯万分悲痛,当天便以死殉主。贾政嗟叹后命贾琏买棺盛殓,随贾母葬,以全其心志。D.凤姐患病,一时难以痊愈。王夫人便让李纨、探春一同照管园中事物,又请来宝钗帮忙,“托她各处小心”。E.晴雯不小心害了伤风,嬷嬷请来的新太医胡乱给她开了些药,幸亏宝玉及时发现,重请太医才幸免于难。【2】探春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改革大观园?效果如何?(100字左右)(5分)答:1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②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离娄上》)【注解】①暴:损害,糟蹋。②非:诋毁。(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仁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真实德性,这种德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总要经常保有它,顺着它,心太会安稳踏实,这就叫做“安宅”。B.义也是一个人内在真实的德性,是待人处事的准则。人必须遵此而行,才能在这世上与人和乐相处,共成一体,这就叫做“正路”。C.“安宅”与“正路”是人们不断修行的结果。只要不断修行,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成为真实有意义的存在。D.不能居于“安宅”,行于“正路”的人,乃是自放良心,不能存养善性的缘故。(2)文中的“自暴自弃“与人们今天使用的成语”自暴自弃“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之处?孟子以为怎样才能避免自暴自弃?(3分)四、基础题14.简述觉民逃婚的故事。(字数100字左右)(5分)15.根据下面三节诗歌的内容,填写出空缺的三句。(6分)只要青春还在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我就不会悲哀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冬雪将会悄悄融化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春雷定将滚滚而来16.请写一段父亲开完家长会回家之前你的心理活动。(4分)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后面的语句依次填入这段文字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里刮春风。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①树枝软了②树醒了③风摆动树的枝条④树绿了⑤雪化了,土地是黑的⑥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18.2011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5周年纪念日。如果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主题词。(4分)五、作文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你从小到大的经历中,一定有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人,请你通过写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他(她)的特征,例如,品德高尚、风趣幽默、尖酸刻薄、令人厌恶……请以“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为范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六、阅读题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1)词有_________与婉约两大派.前者的代表词人北宋是_________,南宋为辛弃疾。但这首词读来全无辛词的一贯风格,给人的感觉似乎颇有_________(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你认为它的景与词的感情色彩一致吗?请从这个角度写段赏析文字,要求不少于60字。[来源:Zxxk.C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听说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知:知识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牙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句读之不知B.①吾从而师之②择师而教之C.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其皆出于此乎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对比论证的一组是()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正反对比论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节选段落分别从反面和正面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性。B.作者推崇儒学,他所说的“道”即指儒家思想,“业”即指儒家经典。在佛、老思想盛行的唐代,作者持有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C.作者认为“道在即师存”,在学问面前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这充分体现了他“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D.作者只从士大夫们的荒谬话语中点明了师道不复的原因,进而对所谓君子们的愚昧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批驳与嘲讽。【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译文:(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译文:(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译文: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来源:学科网](2)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3)公之忠义满朝庭,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答案一、选择题1、D2、B3、A4、D5、(1)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有最诱人的东西;(2)诱惑往往带有危险性,不能只看到利益,而置自己于险境。6、A二、诗歌鉴赏7、(1).上片先写往昔赏梅时的快乐、闲适,接着写以后赏梅时的忧伤;下片写如今背井离乡,年老身衰时赏梅的凄凉孤独、辛酸哀愁。(2).末句含蓄地表达出在时代动荡、国破家亡的时候,再也无法找回往昔的快乐,也再难看到国势颓败有改变的那一天。(3).“晚风”意象具有凄冷之感,表达词人的痛苦与哀愁;“晚风”还具有侵损的特征,在特定时代背景中具有巧妙的象征韵味。8、【小题1】(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黄花(菊花)以人的情感。从黄花的视角看关山客,委婉、含蓄、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离乡在外的孤寂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小题1】这首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通过“细雨”“夕阳”“寒塘”“黄花”等景物,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9、(1)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
本文标题:2015年高二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4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