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地理上学期综合测试题3
高三地理上学期综合测试题(三)第I卷(选择题)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1—3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先向北,再向东北B.先向南,再向东南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50米B.199米C.278米D.400米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右图为北京时间上午7点时的光照图,弧ABC为晨昏线,读图回答4—6题。4.此时太阳直射在A.10ºN,165ºWB.23.5ºN,75ºEC.10ºS,15ºED.23.5ºS,75ºW5.此时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B.地球公转线速度将逐渐加快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变大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6.图中a处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自2006年11月30起,美国中部地区持续受到入冬以来首场特大暴风雪袭击,到12月3日,已造成240多万人的电力供应中断,至少10人在恶劣天气引发的交通意外中死亡。降雪导致数百班航机取消、学校停课、公路交通瘫痪。据此回答7—8题。7.形成这次特大暴风雪的天气系统是8.美国中部地区暴风雪天气比其他地区更为频发,其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下垫面因素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9一lO题。9.丙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10.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1~12题。11.图示地区A.地形以高原为主B.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C.河流结冰期较短D.耕地以水田为主12.图示区域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A.光照更充分B.热量更充足C.降水更丰沛D.土层更深厚读上海洋山港位置及其区域示意图”,回答13—15题。13.甲、乙两岛A.附近海域水温甲乙B.附近海域盐度甲乙C.成因相同D.位于同一板块14.与上海港相比,洋山港A.陆域条件更好B.水域条件更佳c.经济腹地更大D.城市依托更强15.下列自然要素,对洋山港集装箱装运影响最大的是A.大雾B.雷雨C.寒潮D.潮汐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上开通了第一条旅游专线,回答16—18题。120°E120°WAB图316.青藏铁路跨越的河流源头为A.长江源B.黄河源C.怒江源D.澜沧江源17.生态保护是建设青藏铁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正确的方法有①以桥代路②建保护区③建立野生动物通道④大面积造林A.①②B.⑧④c.①③D.②④18.促进西藏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市场距离近B.游览价值高c.交通便捷D.环境的承载量大19.读“世界区域划分图”,作正确选择()①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由于地处大陆东部,因此全属季风气候区②区域物产富饶,盛产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锡矿、石油、稻米等③区域以白种人为主,又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④区域为世界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盛产棉花⑤区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上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业为主⑥区域无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均与⑤区域有相似之处⑦区域热带沙漠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世界最广⑧区域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因此人口分布较为稀疏⑨区域最大国家的主要工业区分布在东欧平原⑩区域气候上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除纬度位置外,地形因素相当重要⑾区域气候由于暖湿,盛产咖啡、甘蔗、香蕉、铁矿、银矿等物产⑿区域中最大的岛屿为热带雨林气候⒀区域比北冰洋寒冷的主要原因是伟度因素A.①②③B.④⑤⑥C.⑦⑧⑨D.⑩⑾⑿⒀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正值日落。读下图3,完成20题20.从A机场飞行到B机场经历的时间是:A.6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22小时图4是世界部分区域年大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21~23题。21.导致图中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经度差异B.洋流C.大气环流D.下垫面22.图中各地中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云层薄B.纬度很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D.海洋热容量大,吸热多23.关于图中B、D两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国的城市化水平均比较低,城市化起步晚B.两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均为过渡型,自然增长率较高C.两国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均较为发达D.两国均有较长的海岸线,深受海洋影响,气候的海洋性强图5是世界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24~26题。24.图中位于两大洲交界处的甲山脉是A.乌拉尔山B.大高加索山C.阿尔卑斯山D.喜马拉雅山25.受气候的影响,乙所在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畜牧业26.若将丙湖所在地区的石油资源运送到我国新疆,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A.管道运输B.海上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超过50%。不少专家认为,将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氢等,用作生产和生活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并且发展生物能源还可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据此回答27~29题。27.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酒精生产国,酒精燃料汽车曾占到巴西汽车市场的90%多,巴西燃料酒精生产的主要原料是A.甘蔗B.林木C.甘薯D.玉米28.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好处有①可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及促进农民增收②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③可以降低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④可以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9.有关试验表明,我国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可以用来种植淀粉质生物,选择这种类型的土地发展生物能源,最主要的目的是A.扩大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B.提高难以利用土地的质量C.增加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经济收入D.缓解生物能源与粮食生产相争的矛盾图6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圆圈大小表示对工业区住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回答30~31题。30.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B.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玻璃厂D.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①缫丝厂④烤烟厂31.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A.①B.②C.③D.④读右图,回答32-33题。(注:图中α的角度为23°26′)32.当图中仪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少为O°的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B.轮船由西向东跨越北印度洋是顺风顺水C.极昼的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逐渐缩小D.尼罗河出现明显汛期33.若图中甲地的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的经度应是A.30°EB.15°WC.30°WD.15°E甲图是中纬度某月海洋与陆地表面等温线分布图,乙图是某条经线上不同纬度1月和7月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34.甲图所示地区A.位于南半球B.处于冬季C.甲处可能是北美洲D.乙处可能是亚洲35.下列四幅图是不同地区的等压线分布图(气压单位:百帕)。其所代表的月份与甲图代表的月份基本吻合的是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回答36-37题。36.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A.人类生活污染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D.港口建设37.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不正确的叙述是A.海水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气候更加炎热干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水温降低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精准农业耕作”。回答38—39题。38.GPS在“精准农业耕作”的作用是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C.管理措施决策D.估算农业产量39.“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A.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B.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施肥C.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D.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第1I卷(非选择题)40.(16分)读“A、B两海滨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上图是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时,因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等温线分布状况,则A、B两城市位于大陆的_______岸,A城市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或_______。此时B城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流经B城市沿海的洋流可能是_______或_______,该洋流对附近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2)若上图正值我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期间,因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等温线分布状况,则A、B两城市位于大陆的_______岸,流经A城市沿海的洋流可能是_______或_______,A城市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此时B城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3)若A城市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则从B城市出发,沿纬线穿越该大陆,看到的自然带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景观分布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分布规律。41.(18分)读“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o(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3)简述甲基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_______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15分)读“日本四大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2)阐述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3)简述我国与日本城市化特点。42.(15分)读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图例在图上画出西部大开发地区(主要省级行政区)的范围。(2)与东部地带相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①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区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甲省区经济发展的优势。(4)影响乙省炼铝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6年7月20日“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会议在中国广西南宁市召开,共有160多位政企代表参加会议。材料二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1)A所在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2)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列出影响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3)A所在半岛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4)近年来A、B等国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是(5)试述中国与东盟诸国共建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国东盟共建新增长极”的原因。(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B4.A5.D6.B7.A8.B9.D10.A11.D12.B13.D14.B15.A16.A17.C18.B19.B20.A2122232425262728293031CACBDAAADDB32.C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上学期综合测试题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