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毕业班历史摸底测试
高中毕业班历史摸底测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过程及其引起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全面变革。据此回答1—5题。1.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2.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法主张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明确提出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D.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4.与右图纪念章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荣县革命政府的成立B.湖北军政府成立C.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D.广东国民政府的成立5.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加强思想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工作作风。据此回答6—8题。6.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大意义是A.克服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B.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C.全党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D.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7.为粉碎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了A.整风运动B.“五反”运动C.“三反”运动D.反右倾斗争8.为改变西藏落后面貌做出重要贡献的“党的好干部”是A.焦裕禄B.王进熹C.向秀丽D.孔繁森在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的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付出了鲜血和汗水。据此回答9—12题。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A.近化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B.近代中国农民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斗争C.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帝斗争D.近代广东军民第一次自发的抗英斗争10.20世纪初,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表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B.中国民主革命深入发展C.资产阶级革命派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资产阶级革命派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11.1937年的淞沪会战最重要意义是A.表明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B.避免了上海的迅速沦陷C.客观上为中共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D.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12.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国民大革命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2005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相关规定。这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据此回答13—17题。13.江西南昌市有著名的“八一纪念碑”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是江西省红色旅游的重要参观点。请你找出导游解说词中不正确的一项,它是A.起义行动由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B.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C.它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D.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和徐向前14.某大学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沿途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下列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①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②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③飞夺泸定桥遗址④遵义会议会场⑤吴起镇会师纪念馆A.②④①③⑤B.②⑤③④①C.②①⑤④③D.⑤①④③②15.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的哪次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A.瓦窑堡会议B.八七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16.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下列哪一根据地位于大别山地区?A.豫陕鄂根据地B.鄂豫皖根据地C.豫皖苏根据地D.晋冀鲁豫根据地17.四川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缅怀伟人,学习“邓小平理论”,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是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造着世界。请回答18—21题。18.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知识的积累B.航海技术的进步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19.媒体就“你最了解的法国人”这一问题进行网上调查时,发现拿破仑得票最多。拿破仑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A.建立资产阶级的法兰西第一帝国B.控制了欧洲大片领土C.颁布了《民法典》,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D.对外战争使法兰西帝国极盛一时20.美国“西进运动”的实质是A.印第安人的“血泪史”B.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维护国家统一的运动D.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过程21.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A.达尔文B.法拉第C.居里夫人D.爱因斯坦《欧盟宪法条约》是欧盟的首部宪法,其宗旨是保证欧盟的有效运作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虽然这部宪法在法国、荷兰的全民公决中相继遭到否决,但欧盟仍将继续推动条约获得通过。请回答22—23题。22.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标是A.逐步实现成员国间的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B.同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而富有成效的竞争C.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通过成员国间的合作来加快各国经济发展的步伐23.“大欧洲”计划与美国战略目标背道而驰,必然导致欧美关系的重新定位。这说明A.国家利益的变化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B.国家力量的变化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C.政治关系的变化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D.军事力量的变化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历史上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最终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新思想获胜。请回答24—27题。24.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B.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C.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25.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最主要历史功绩的是A.宣传了民主主义和科学态度B.冲击了尊孔复古主义思潮C.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6.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为各国工人阶级所接受,根本原因是A.各国工人运动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成熟C.这一理论符合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D.它鼓励工人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27.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A.是否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是否赞成转移党的工作重心C.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D.是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是国际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据此回答28—32题。28.右边漫画反映了英国为称霸欧洲而推行的一种传统对外政策,下列各项不能映英国这一外交政策的是A.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B.与法俄结成结盟,对抗德国C.巴黎和会期间反对过分削弱德国D.联合法国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29.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对此,以下各项最有说服力的是A.不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应付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与挑战B.反法西斯战争已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了协同作战C.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D.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苏联的隔阂终于消除30.以下两张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现象是A.中美、中日之间建立了外交关系B.西方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宣告破产C.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中国与美、日之间存在着传统友谊31.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的相同原因是A.受世界大战的影响B.受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C.受少数国家操纵的影响D.受不平等条约的影响32.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②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③遏制中国的发展④加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定清楚。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题10分,第34题14分,共计24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署之曰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材料二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均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说一说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4分)(3)上述材料中有关社会心态的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围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也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辛……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6%。——摘自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产条件被机器坡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而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可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的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摘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三英国是蒸气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摘自徐刚《世纪末的忧思》材料四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了一条粗放发展的道路。……苏联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以上,耗电量多100%,投资多50%。——摘自刘靖北《关于苏联败亡的思考》(1)概括上述前三段材料中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论点。(3分)(2)根据材料四以及相关知识指出苏联与英国工业化的异同。(8分)(2)借鉴英国、苏联的经验教训,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题16分,第36题
本文标题:高中毕业班历史摸底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3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