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家。女孩正在帮着姥姥择从地里挖来的野菜,看到陌生人进了他们家的院子,慌忙站起身,躲在姥姥身后。姥姥站起身,说:“你们这是……”女人迎上去,握住姥姥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这孩子就是杜鹃吧?”姥姥一听,把身后的杜鹃拉到身前来说:“早听说你们要来,一直盼着呢,杜鹃,快,你城里的阿姨来看你了。”女人伸出双臂,示意杜鹃到她的怀里来。杜鹃怯生生地走过去,轻轻偎依在女人的肩头,就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眼神里绽放着纯真的幸福。“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杜鹃把头从女人的肩膀上拿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女人。“你哥,他……今天正好有事情,改天他忙完了,我一定让他来看你。”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吃过晚饭,杜鹃写完作业,就上床睡了。姥姥和女人坐在院子里说话。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女人长舒了一口气,说:“这是我儿子的愿望。”姥姥握住女人的手说:“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们,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嗯,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女人轻泣着说。“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女人低低地哭泣起来。那个草上满是清露的清晨,杜鹃一手拉着男人,一手拉着女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走出了小山村。儿子顽强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在得知杜鹃已来到医院时,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这个消息,女人没有告诉杜鹃,她不想让杜鹃幼小的心灵再一次接受重力的打击。杜鹃出院了,女人带着她回到了小山村,看着杜鹃微笑阳光的脸,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几天后,看到杜鹃恢复得很好,女人说要回城了。杜鹃扑进女人的怀里,依偎着抱紧,就像抱紧亲爱的妈妈一样。杜鹃交给女人一封信,说让她坐上车时在车上看,女人微笑着点头。打开信封:我知道哥哥的愿望,也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也许他就要去我爸妈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我那晚偷听了你和姥姥的谈话,我多么不想进城做手术啊,可是我心里也有一个愿望,我哭了好久,为了我的愿望,我决定跟你们进城做手术。我的愿望没有哥哥的愿望那么崇高,但是是真诚的,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女人握着信,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不同的是,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1)本文以“愿望”为中心话题,请说说“哥哥”和“杜鹃”的愿望分别是什么?①哥哥的愿望:________②杜鹃的愿望:________(2)最后一段“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在这一句中,女人①“悲痛”是因为:________②“温暖”是因为:________(3)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主人公“哥哥”在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但通过侧面多个角度塑造了他的形象,试简要分析。(5)女人和姥姥在院中轻声细语地谈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文中人物较多,感情丰富,全文洋溢着“爱”的温馨,试分析文中表现出的几种“爱”。【答案】(1)“哥哥”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杜鹃,让她身体康复;“杜鹃”的愿望是做“哥哥”父母的女儿,替他尽孝(2)“悲痛”是因为失去儿子;“温暖”是因为杜鹃懂事,想做他们的女儿(3)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了幽静的气氛,暗示下文小女孩听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4)杜鹃期待“哥哥”来看他,说明“哥哥”是一直以来关心爱护杜鹃的;“哥哥”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说明他是极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杜鹃写信说“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说明他是勇敢无畏的勇士。(5)结构上,承上启下,也照应全文。内容上,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根源。情感上,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增添了感人力量。(6)“哥哥”对杜鹃的呵护之爱,“哥哥”对父母的愧疚之爱,父母对“哥哥”的关心之爱,姥姥对杜鹃的心疼之爱,杜鹃对“哥哥”父母的回报之爱,杜鹃对“哥哥”的敬重之爱。【解析】【分析】(1)杜鹃的愿望直接从“打开信封到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这一段中筛选出来即可。而哥哥的愿望需要自己概括,根据“这是我儿子的愿望”“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概括出“哥哥”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杜鹃,让她身体康复。(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女人的感情,儿子因为见义勇为受了重伤,他最后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让她身体康复。杜鹃手术成功后表达要做女人的女儿,替哥哥照顾爸爸妈妈一辈子。据此可知女人“悲痛”是因为失去儿子;“温暖”是因为杜鹃懂事,想做他们的女儿。(3)结合划线句内容分析,这一部分内容描写了小村安静的环境,描写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因此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结合下文分析,下文接着写女人和姥姥的谈话,正是在这样静谧的环境中,杜鹃才能听到谈话内容。因此这里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了幽静的气氛,暗示下文小女孩听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4)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哥哥”的形象,“哥哥”见义勇为身负重伤,说明他是勇敢无畏的勇士;“哥哥”最后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让她身体康复,这说明哥哥是一个极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形象。意对即可。(5)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内容和情感几方面分析其作用,上文写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来到杜鹃家的事。下文写杜鹃跟着女人到城里做心脏手术移植的事,而姥姥和女人轻声细语地谈话交代了杜鹃的不幸经历和女人这次来的目的。因此结构上,承上启下,也照应全文。内容上,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根源。情感上,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增添了感人力量。(6)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哥哥、杜鹃、女人、姥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从“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及“哥哥”最后的愿望可以看出“哥哥”对杜鹃的呵护之爱;从“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可以看出“哥哥”对父母的愧疚之爱;从“哥哥”的父母亲自去小山村接杜鹃并做手术的事表现父母对“哥哥”的关心之爱;从“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们,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可以看出姥姥对杜鹃的心疼之爱;从杜鹃给女人的信可以看出杜鹃对“哥哥”父母的回报之爱以及对“哥哥”的敬重之爱。故答案为:⑴“哥哥”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杜鹃,让她身体康复;“杜鹃”的愿望是做“哥哥”父母的女儿,替他尽孝⑵“悲痛”是因为失去儿子;“温暖”是因为杜鹃懂事,想做他们的女儿⑶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了幽静的气氛,暗示下文小女孩听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⑷杜鹃期待“哥哥”来看他,说明“哥哥”是一直以来关心爱护杜鹃的;“哥哥”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说明他是极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杜鹃写信说“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说明他是勇敢无畏的勇士。⑸结构上,承上启下,也照应全文。内容上,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根源。情感上,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增添了感人力量。⑹“哥哥”对杜鹃的呵护之爱,“哥哥”对父母的愧疚之爱,父母对“哥哥”的关心之爱,姥姥对杜鹃的心疼之爱,杜鹃对“哥哥”父母的回报之爱,杜鹃对“哥哥”的敬重之爱。【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⑵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句意和事件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⑶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描写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运用了那种描写方法。文章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下作用:①渲染营造气氛;②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⑸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⑹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豪们的茶缘①茶,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饮品,而文人与茶的情缘,也多见诸文学作品。②鲁迅先生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鲁迅在《喝茶》中写道:“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但鲁迅最后还是回归他的本色,说:“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是谁活得下去。”③林语堂先生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他常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他在《谈茶与友谊》中写到,茶有一种本性,能带我们到人生的沉思境界里去。在婴孩啼哭的时候喝茶,或与高谈阔论的男女喝茶,是和在雨天或阴天摘采茶叶一样的糟糕。林先生还说,茶叶在晴天的清晨采摘,那时的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所以茶的享受还是与露的芬芳发生联系的。④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就是喝茶。他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老舍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难怪能创作出《茶馆》那样不朽的名篇。⑤杨绛先生曾居英国多年,虽然她不推崇牛奶加红茶,但在《我们仨》中她又承认,一早起来一壶牛奶红茶,已经成为习惯了。她在《喝茶》中说,曾听人讲,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洋人的喝法,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洌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杨先生说,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⑥在这些大文豪笔下,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浮沉;他们的嬉笑怒骂,也在一杯清茶之中化作永恒。这种气味相投的缘分,为品茶增添了不少的文人雅趣。(选自《时代发现》,有删改)(1)根据上文,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认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这是一种“清福”,但是,很多时候,为了生存的需要,很多人是很难有这工夫的。B.林语堂先生不愧是茶中高手,把品茶与交友相关联,把对茶的享受与采茶的时间和环境相联系,茶成了纯洁的象征。C.老舍先生则把饮茶作为自己创作时的一种习惯,以茶
本文标题: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5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