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20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第11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时空观念考点梳理第11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时作业课时答案重难突破时空观念考点梳理1.开始:1915年,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新文化运动陈独秀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3.口号(旗帜、指导思想):“______”和“______”。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民主科学[史料实证]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5.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2)提倡______与________。陈独秀首先提出这两大口号,并将它们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3)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__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的旧文学,建设新鲜的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主科学白话文6.评价(1)地位: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2)积极: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3)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思想解放运动1.导火线:____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爆发:______年____月____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青年节的由来)3.口号:“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运动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二、五四运动巴黎和会19195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绘画)4.经过(1)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至6月5日前,先锋和主力是______,中心在北京。(2)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_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5.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学生工人阶级6.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_____________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拓展提升]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核心:爱国主义);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追求科学、民主、自由、真理的精神等。1.条件(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4)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微点拨]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2.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_____年7月。(2)地点:_____,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1921上海中共一大上海会址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3)参会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出席。(4)主要内容①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____________。③成立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5)意义: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工人运动[拓展提升]“焕然一新”的“新”指的是:新的领导阶级,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开天辟地重难突破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内涵:近代化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近代化在中国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2)历程①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政治近代化: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设议院、开国会,以此来限制君主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③思想近代化: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以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从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西方的近代化进程恰好相反:先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再技术——两次工业革命。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从世界革命的范畴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从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前途看:虽然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已经不是旧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3)从五四运动的作用来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比较项领导阶级革命任务革命前途革命范畴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2019·呼和浩特]下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A.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B.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C.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D.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课时作业B一、单项选择题【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他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宣传新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音;宣传十月革命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故答案选B。2.[2019·孝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A.原因B.性质C.内容D.影响C3.[2018·安徽]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A.袁世凯独裁B.北伐战争爆发C.新文化运动D.黄埔军校创立C【解析】1915年(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开始,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故答案选C。4.[2019·南充]“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C5.[2019·福建]某同学搜集了下图所示史料。据此推知,他探究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西安事变B6.[2019·德州]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A.“扶清灭洋”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反对华北自治”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B7.[2019·衡阳]100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掲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8.[2019·嘉兴]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五四运动D.新中国成立C【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答案选C。9.[2018·邵阳]《都嘟》中写道:“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1920年降到24%,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C【解析】本题根据时间来选择答案,A、B、D三项的时间都不是1918—1920年间。故答案选C。10.[2018·自贡]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A.新文化运动诞生B.中国共产党成立C.人民军队的创建D.国民大革命发动B11.[2019·青岛]“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毛泽东等13名党员参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A符合题意。12.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13.[2019·安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二、非选择题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答案】(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变化:从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
本文标题:2020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第11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4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