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热门-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导读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又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多了40万。高校就业工作,原本就压力大、任务重,而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无法返校、开学推迟,线下招聘会不能开展,无疑又加重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难度。那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从宏观上分析,个别高校专业设置及知识结构与快速变化的市场不相适应01、部分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据有关资料显示,“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4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4年后却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以期望可以获得相应技能的等级证书。02、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成功率不高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经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地缩短,据估计,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用30年,而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现在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1年,这种趋势愈加明显。有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大学生一般的工作适应周期在1—1.5年,之后才具备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却仅仅为2—3个月。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
本文标题:热门-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2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