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舞蹈基础》课程标准
《舞蹈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舞蹈基础》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专业课程4.适用专业:表演专业5.学时:34课时6.建议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三年制)二、课程标准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体会舞蹈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外在气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根据山东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我院探索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市场检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未来艺术职业岗位—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本课程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力争建设本系精品课程。2.课程性质和定位:2.1课程性质《舞蹈基础》是表演专业中一门主要的技能课程,课程体系中处于为后续多门课程奠定基础的位置,是学生从事表演或舞蹈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2.2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为表演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共144学时,4学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表演其他专业课程不同,是以培养学生肢体能力为主导,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质为目的,并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3.先开课程及接续课程:该课程也是后续《舞蹈创编》课程的基础课程。4.主要内容:(1)舞蹈基础知识与基本功训练(2)舞蹈基本功动作与训练(3)舞蹈基本功训练和幼儿舞蹈教学(4)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地域特点和舞蹈风格(二)课程学习目标总体目标:1.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舞蹈技能及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2.知识目标:熟练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的发展历史及渊源.3.素质目标: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热爱艺术与生活,为各专业方向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分解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和专用术语1.2掌握舞蹈的基础形体训练内容和知识1.3了解门族民间舞的特点和舞蹈风格2.能力目标2.1使学生掌握基础训练,舞蹈授课及创编的基本能力2.2具备从事舞蹈表演和幼儿舞蹈教育必备的知识技能。2.3具备舞蹈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3.素质目标3.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学前教育机构的规章。3.2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3.3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也沟通交流能力。(三)课程教学设计序号能力模块项目设计参考课时能力训练任务设计教学要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1模块一:舞蹈基项目一:掌握舞蹈相关的32任务1:舞蹈理论概述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学生出勤、学习教师用PPT展础知识也基本功训练用语和概念项目二:基本功训练的基础动作任务2:舞蹈的类别与特点任务3:基本功和基本要求2.掌握舞蹈的基本概念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示本单元的相关材料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展示。2.教师示范教学2模块二:基本功动作训练项目一:基础动作的讲解与要求项目二:基本功练习的内容32任务1:分组方式教学任务2:展示训练效果任务3:学生讨论总结11.对基本功动作的牢固掌握2.注意动作的控制力与正确表达3.在训练过程中的科学性结合学生思考、所提问题及归纳总结进行评价示范教学3模块三:基本功训练+幼儿舞蹈项目一:基础动作讲解与要求项目二:内容学习(下腰,下叉等)项目三:幼儿舞蹈的特点与动作的正确掌握。32任务1:根据资料进行演示和讲解任务2:分组方式教学任务3:指导并监督学生并进行展示1.对基本动作的牢固掌握。2.注意动作的控制力也正确表达。3.对幼儿舞蹈特点的掌握与学生展示,师生点评与建议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学习。师引导。4模块四:民族民间舞项目一:民族民间舞的地域特点和舞蹈风格的了解项目二: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基础动律学习32任务1:根据资料进行演示和讲解任务2:分组方式教学任务3:指导并监督学生并进行展示1.对基本动作的牢固掌握。2.注意动作的控制力也正确表达。3.对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掌握与学习。学生展示,师生点评与建议学生展示,师生点评与建议(四)课程考核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舞蹈观摩、舞蹈汇报、集中展示等形式进行考试。由专业教师、社会兼职教师及客座教授组成评委,根据学生完成训练项目和剧目角色程度对学生进行评分。在考试评分过程中,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检查和督促作用,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要求专业教师、社会兼职教师及客座教授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考试时,组织家长进行观摩,并要求家长对本课程教学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对子女的学习进行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行过程考核,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期末综合考试等四项内容。出勤占30%、作业占10%、阶段测试占10%、期末考试占50%。(五)其他编写说明一教材编写1.教材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材中的舞蹈主题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舞蹈的难度应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相一致。2.教材内容应体现地域性,要将本地区舞蹈特色及时引进教学内容纳入教材。3.项目设计要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二教学设计在课上应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使能够准确的讲解示范并具有答疑纠错的能力和因材施教组织实施教材的正确方法。三教学方法建议教学采用课上教授与课下完成项目项目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上课时先教授相关知识技能,一段时间后向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做到因材施教。《舞蹈基础》课程与教学组2019年7月5日
本文标题:《舞蹈基础》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62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