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中考科学试题(化学部分)1.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答案】D【解析】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净化环境,符合理念;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符合理念;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减少可燃物,符合理念;D.焚烧秸秆污染空气,不符合理念。故选D。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A.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答案】B【解析】A、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正确;B、溶解在烧杯中进行,错误;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上边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贴烧杯内壁,正确;D、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正确。故选B。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A.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D.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H4+2O2CO2+2H2O。A.甲是甲烷,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正确;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正确;D.一个甲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错误。故选D。4.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答案】A5.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人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小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水的质量/g50505050所取NaCl的质量/g15202530剩余NaCl的质量/g02712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答案】A【解析】结合第二、第三、第四组实验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知道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NaCl。A.20℃时,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错误;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2):50=9:25,正确;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正确。故选A。6.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A、设与20g10%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消耗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20g10%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是:20g×10%=2g。NaOH+HCl==NaCl+H2O4036.5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2g7.3%×x=,解得x=25g,所以A错误;B、与20g10%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消耗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5g,正确;C、Q点对应的横坐标应该是25,错误;D、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图像的起点位置从大于7开始逐渐减小,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的pH7,错误。故选B。点睛: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7.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_______(填化学式)。(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3)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气的温度低于_______,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答案】(1).CuO;(2).还原;(3).着火点【解析】(1)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uO)。(2)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CuO→Cu,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3)当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不能燃烧。8.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1)A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①2类②3类③4类④5类【答案】(1).Fe;(2).复分解反应;(3).③【解析】五种物质中能两两发生反应且能与三种物质反应的是Ca(OH)2,所以E是Ca(OH)2,所给物质中,不能与Ca(OH)2反应的是Fe,则A是Fe。既能与Fe反应又能与Ca(OH)2反应的是HCl、CuSO4,则D是MgCl2,HCl→MgCl2,故B是HCl,C是CuSO4。(1)A物质是Fe。(2)C与E的反应是:CuSO4+Ca(OH)2==Cu(OH)2↓+CaSO4,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3)能与HCl反应生成MgCl2的物质有单质镁、氧化物氧化镁、碱氢氧化镁、盐碳酸镁,故选③。点睛:要顺利解答此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及相互转化。9.小科从标签得知雪碧成分中有水、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等。查阅资料知道1体积雪碧中含有约3体积二氧化碳,柠檬酸的含量约为2.8g/1000mL。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6H8O7+3Na2CO3==2C6H5O2Na3+3CO2↑+3H2O。他用一瓶500mL的雪碧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骤操作过程倒出三分之二雪碧,测其pH在剩余雪碧中加入约6gNa2CO3立即盖上瓶盖,摇匀。测溶液pH现象或结果pH约为3产生大量气泡气泡消失,瓶子略瘪pH约为9【发现问题】CO2去哪儿了?【提出猜想】①CO2被溶解了;②CO2与H2O发生了反应;③CO2与Na2CO3溶液发生了反应。小思否定了猜想①和②,其理由是___________。【设计实验】对猜想③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装置操作过程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滴加CaCl2溶液收集一瓶CO2,加入30mL饱和Na2CO3溶液,盖上瓶盖摇匀将实验三的溶液低温蒸发、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現产生白色无明显变化瓶变瘪,瓶底有晶体析出A试管口有水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象沉淀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________。(2)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_。(3)根据实验探究得出: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答案】(1).原CO2在溶液中已经饱和(2).与实验二对照;(3).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导致试管底部破裂(4).CO2+Na2CO3+H2O==2NaHCO3【解析】【提出猜想】原CO2在溶液中已经饱和,所以猜想①和②是错误的。(1)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与实验二对照。(2)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导致试管底部破裂。(3)根据实验探究得出: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Na2CO3+H2O==2NaHCO310.丁酸乙所是无色有菠萝香昧的液体,其密度为0.87g/cm3,难溶于水,可与油类互溶。现取11.6g丁酸乙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产生26.4gCO2和10.8gH2O。(1)含有丁酸乙酯的物品应远离火源。若丁酸乙酯燃烧,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来灭火。(2)丁酸乙酯可与油类互溶,这种性质属于______性质。(3)丁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答案】(1).不能;(2).物理;(3).6:1【解析】(1)酯类一般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如果用水灭火,脂类浮在水的上面,仍然与空气接触,所以丁酸乙酯燃烧不能用水来灭火。(2)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相等,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量,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丁酸乙酯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丁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6.4g×):(10.8g×)=6:111.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g与含有杂质的废铁屑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一二三四五混合溶液质量/g200200200200200铁屑质量/g69121518析出铜的质量/g6.49.6m1616请分析计算:(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2)第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1).12.8(2).四(3).93.3%(4).15.9%Fe+CuCl2==Cu+FeCl25664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15g×x16g=,解得x=93.3%(4)设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y。Fe+CuCl2==Cu+FeCl213564y16g=,解得y=33.75g33.75gCuCl2中铜元素的质量是:33.75g×=17.7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氯化银中氯元素的质量等于混合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氯化银中氯元素的质量:143.5g×=35.5g混合溶液中氯化铁的质量:(35.5g-17.75g)÷=31.75g所以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100%≈15.9%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关键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经分析知道,第四组实验是恰好反应,然后以第四组实验进行相关的计算,在此题中,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解题的思路。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
本文标题: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1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