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教学时间成本的几点探讨ppt-PowerPointPr
教学时间成本的几点探讨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陈松铨2010年9月5日时间数量(时间长度)时间成本效率(单位时间质量)时间质量效益(阶段时间质量或整体时间质量)做课题研究的建议1.要找准:真实的问题、尽量是自己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可解决的问题。2.要明白:滞后的效果、隐蔽的意义、长期的成本、学习的重要。3.要做到:有心、坚持、会悟、包容、客观、善记。4.要选择:优先选择小的、迫切的、具体的问题,选择“灰箱”,尽量避免“黑箱”。问题1生物课程模块的安排顺序是否与教学的时间成本有关?案例1我省生物课程模块安排情况:(1)生物1(高一或高二开课)→生物2→生物3→选修3(2)生物1(高一开课)→生物3→生物2→选修3(3)生物1(高一开课)→生物3→生物2→选修1(选择部分内容)+选修3(1)的时间成本实际高,(3)的实际时间成本可以最低。不建议老师研究这个课题。建议研究:(1)实验课的教学结构案例22009年省学科会议的公开课: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为线索统帅复习的设计未能实现。当时建议:①学生掌握得很好的知识内容可以不复习,用习题覆盖,把时间放在薄弱的地方;②采用学生不熟悉的事例,让学生探究总结;③对于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应当补充。建议老师备课与反思的时候,思考:这1节课,学生必须得到什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得到了什么(实际效果),学生还能够得到什么(最近发展区)?对课中的各个环节,建议思考:学生该得到的得到了吗,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还有可能达到什么程度?若有可能,建议还可以思考:当这节课的“陈述性知识”全部去掉以后,还会剩下什么?这些思考,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具体、很实际和很有价值的“草根”小课题。(2)初高中衔接案例3厦门启悟中学等的经验作为校本课程,不仅仅是补充知识,培养学习习惯,提高相关能力。问题2生物课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教学的时间成本是否相同?一天上午: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下午:第5节第6节第7节一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学生心理状态:星期一是“走向深渊”,星期二是“路漫漫”,星期三是“雾茫茫”,星期四是“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是“胜利大逃亡”。建议研究:如何切入,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思维“兴奋中心”?高中学生:1节课出现1~2个高潮。最能够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思维“兴奋中心”的是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或已有经验有比较紧密联系的挑战性问题,难点在于如何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机衔接。例夏天遇到上一节是体育课,学生还汗流浃背上课时,教师使用这样的情景问题:“现在如果大家去冲个凉,一定很舒适,其中的原因之一,与今天要学习的体温调节有关。”而后引入新课。——这样的问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课内容的衔接也比较自然,但没有挑战性,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效果。“现在如果大家去冲个凉,一定很舒适。若有朝一日大家成为太空游客,你们能够使用哪些方法解决洗澡难题?”而后引入学习体温调节的新课。——这样的问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挑战性,但比较难与新课内容衔接,所以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效果。问题3使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时间成本多大?案例4《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课时数比较(个人标准)版本苏教版人教版浙科版完成教学课时数293541建议老师研究:(1)如何集成不同版本教材的优点应用于教学?(2)从何处突破,改变现在的“教学惯性”?长期使用人教版带来的问题:归纳有余,演绎不足。案例5(1)××师大附中张海风老师的板书设计(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使用了演绎+归纳结论摘录:“板书安排合理,特别是以补充的方式形成递进式板书,简洁明了且有序,并寓归纳于演绎中,效果很好,对解决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缺少演绎问题作了很好的尝试。”(2)龙岩一中的问题串演绎教学大主题→分析→分解为小问题→归纳为大主题。问题4在一个班级的一节课中,能不能实施分层教学,以节约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时间成本?案例6(1)回答课堂提问的分层要求:暂时落后的学生——答结论,可以尝试答理由;中等程度的学生——答结论+理由;比较优秀的学生——答结论+理由+思路。(2)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分层要求:必做题(保底)+选做题(学生决定做不做,做多少)。(3)实验课、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时,对不同小组提出不同任务要求。(4)讲授时的分层教学——在关键的地方、疑难的地方、学生都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问题5高考卷的难度,上海卷的0.6与福建卷的0.6等价不等价?案例7试卷全国高考卷上海高考卷福建高考卷福建会考卷难度定位0.550.60.60.8区分的实质主要是比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要求高于福建主要是细心程度和一般的基本能力以识记为主的低层次能力负面影响:(1)猜题问题可能出现。(2)公平性问题受质疑。(3)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不一定能够实现。案例82009年高考实验题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2010年高考实验题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便洋葱很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4)高分低能的问题加剧。建议研究:高考总复习是以提升学生的比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为主攻方向,还是以强化学生的一般的基本能力和细心因素为主攻方向?问题6如何降低高考复习的时间成本?子问题1不做那么多练习题,以降低时间成本,行不行?案例9(1)浦城一中叶建中要求老师研究:上完一个章节,需要做哪些题目,能够把这一章的所有问题基本解决。(2)连成一中傅四兰:研究高考复习学生需要见识哪些题目类型。(3)泉州九中王艺玲:使用“选择说理题”。例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核糖体B.细胞质基质C.线粒体D.内质网请说明选择及不选择的理由。例科学素养测验样题阻止细菌!早在11世纪,中国医生们就开始操纵免疫系统。他们将患有天花的病人的疮痂磨碎,吹进其他人的鼻孔。这样通常能够使这些人患上轻度天花,防止以后得更为严重的病。在18世纪,人们用干燥后的疮痂摩擦他们的皮肤,保护自己不再得病。这些原始的做法引介到英国和美洲殖民地。1771和1772年,在一场天花传染病中,一个叫ZabdielBoylston的波士顿医生测试了他的一个想法。他把他6岁儿子和其他285个人的皮肤擦破,将天花疮痂中的脓液擦到他们的伤口上。所有的人除了6个人以外都幸存下来。问题1ZabdielBoylston测试了什么想法?计分方法:满分——回答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1)用天花感染人能够提供免疫;(2)弄破皮肤,天花可以进入血液系统。部分正确——涉及到上述两个方面的任一个。零分——其他回答。题目类型:开放题过程:理解科学调查过程科学任务或过程的类型:识别科学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运用科学证据问题2要判断Boylston的方法是否成功,请给出你所需要的另外两个方面的信息。计分方法:满分——回答提供了以下两方面信息:(1)没有应用Boylston方法的存活率;(2)他的病人有没有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天花。部分正确-——涉及到上述两个方面的任一个。零分——其他回答。建议研究:(1)如何选择和使用题目,可以让师生真实地减负?(2)改造现成题目的策略有哪些?(3)怎样建立题库,建立什么样的题库?子问题2总复习中,如何降低实验复习的时间成本?案例10(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秃头理论”令人的头发数目为K(K为正整数)∵当K=1时成立,该人秃头设当K=N时成立,该人秃头则当K=N+1时亦成立,该人秃头∴所有的人都是秃头(2)验证还原糖、蛋白质、脂肪实验例与福州三中学生的一次对话结论:“梨汁中有还原糖、豆浆中有蛋白质、花生子叶中有脂肪、马铃薯中有淀粉”是否正确?培养:整体性思考的习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建议:提倡做整合式实验;需要进行新专题的全程设计实验;就应试而言,不提倡,也不反对“背实验”。子问题3如何纠正时段错位导致的时间成本增高?案例11(1)总复习中要认真研究《生物课程标准》、《生物教学要求》、《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在时间段上是否错位?(2)在第2纶复习中才强调形成“知识网络”在时间段上是否错位?例2010年高三骨干教师培训会,莆田五中吴继斌老师:高二即将考纲进入教学,高三学生一上课,就人手一册前一年的考纲。我校没有两轮,只有一轮复习。建议研究:新课完成时,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网络”?子问题4“回归课本”的口号能降低时间成本吗?案例12(1)“浓缩型新课”的复习形式,是不是“回归课本”?——成本很高的回归形式(2)把课本实验重新做一遍,是不是“回归课本”?——价值不大的回归形式(3)让学生使用教辅材料,利用其中总结的教材知识体系,所做的题目都涉及教材的内容,这算不算“回归课本”?——常常演变成“只做练习不看书”的回归形式例2010年高三骨干教师培训会,莆田五中吴继斌老师:要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光讲“回归课本”,教师操作非常难。本人认为,“回归课本”的指义——主要是反思性的,即复习过程中,师生都要经常思考:课本中所反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观点”是否已经牢固掌握?以课本基本知识、规律、原理为主体建构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否已经完善,以及应用的程度如何,难于应用的原因是什么?课本中有误的和有歧义的东西,是否已经探究并解决了?所使用的练习题超越课本的程度是否合适?等。如何回归?必须在实践中生成。建议研究:(1)如何把旧知识“信息化”?(2)如何合适地加大知识、方法等的综合程度?谢谢大家欢迎交流fjchsq@21cn.com0591-87832562-2023(O)0591-83719008(H)13067316687
本文标题:教学时间成本的几点探讨ppt-PowerPointPr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