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园林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我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一)先秦及秦汉时期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旱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劝!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的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囿)”“鉴、翻(圃),,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1.片地宽广。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2.工程浩大。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3.人工设施增加。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如“核桃,,“紫纹桃”等等。不过此时尚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二)唐宋时期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一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如南朝梁·张僧怒擅长画山水,能“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之遥”,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辆川园”。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良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可惜已经在战火中夷为平地,在地面上永远地消失了。(三)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一期。北宋为辽金取代后,辽、金、元三代后先相继,在燕京一带兴修皇家园林。金代从开封拆运至中都大量的良岳花石,元代在建筑艺术中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各民族丰富奇特的建筑形式更添异彩。(如至今还能见到的十三世纪出于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之手的北京妙应寺白塔等)。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这有我们今天仍能亲眼目睹的很多实物实景所证明。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育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3)艺术化。兹为分述如卜:(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休发展,卜,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花,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此其一。(2)形式多: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l厄则吸收r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圆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3)艺术化:明济园林中占卞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川,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体,自水木石的精心安才i沁建筑植物的众从位粉,都起到了立体形象l,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试问,明清时期的中国园林建筑,共造园思想何以能达到如此发达的艺术水平,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标志。第一,造园艺术理论有了划时代的总结性成果,即明代崇祯时江苏吴江人计成《园冶》一书的问世。过去,关于园林的设计(或叫“经营”)原则、艺术技巧和实际建造经验,还只能在诗词、游记等文学作品中有片断描述,没有形成理论规律。但是《园冶》却是一部有关园林建筑的系统性的总结性的专门著作。全书共三卷,一卷为造园总论(’兴造论》、《“园说、)、选地(《相地》)、立基和各种单体建筑(屋宇堂轩)的形象范例,二卷讲各式栏杆及其式样;三卷讲「1窗、墙垣、铺地、造山、迭石、借景等,全书计三万多字,并有插图二百余幅。它反映了当时的园林面貌和造园艺术水平,而且一直对中国造园有指导意义,甚至可以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大观园也是根据这些理论来构建的。第二,大批造园艺术家的诞生,如清代戏曲家李渔(笠翁),在南北都有自己设计建造的住宅园林,以北京的芥子园最有名。杰出的造园家张南垣父子,更是园林史上的大家,不仅在苏扬等南方园林中有他们的遗构,北京北海公园取,就有他们的遗作可供欣赏。以他们的生存年代推算,我们有理由认为《红楼梦》中营建大观园的造园设计师“山子野”的原型,应该就是张氏父子了。不同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属于皇帝私有。分为苑,宫苑,苑圃,御苑。私家园林属于官僚,贵族,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称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寺观园林即各种宗教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环境。寺,观亦建置独立的小园林一如宅院的小模式,也很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多有以栽植名贵花木二闻名于世。(一)先秦时期古典园林的特征先秦由于社会的进步,阶段的变化,各种技术的提高,阶级的分化,审美意识的逐渐形成。促使园林的出现。有先秦大兴土木建宫室,到先秦周代灵囿,灵沼,灵台构成了中国古代园林苑园的雏形,是一座划时代的园林作品。早期的园囿,是为了奴隶主阶层游猎的需要,里面多为自然之物。灵台是灵囿中主要建筑物。周朝,不仅帝王营建囿,诸侯也可以有囿。春秋战国时期,营建灵囿之风大增。有了章华台和姑苏台。这个时期园林发展主要有帝王的宫室的建设促进了园林的发展。特色主要是屋居的变化,农业的发展,精神生活的需要。(二)秦汉时期古典园林的特征秦统一中国后实行大量改革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秦始皇掌握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故可营造规模宏大,占地广阔的园林和建筑。皇室宫馆有信宫,阿房宫。御苑有上林苑。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国文化传播到附近各名族,同时,佛教,音乐,艺术和西方文化也传入中国。汉代的艺术文化在楚汉文化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外来文化,发展繁华起来。西汉有长安城,长乐宫,未央宫,上林苑,建章宫。私家园林有兔园,袁广汉园。东汉宫苑有东汉洛阳宫,洛阳宫苑。私家园林有梁冀的私园。这时期的园林特色由囿到苑,皇家园林为主体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壮观,宏伟的地位,出现了一池三山的园林概念,园林体现了艺术性的美学价值,同时有了很大的创新。(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典园林的特征由于连年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口锐减,农田荒芜,生产停滞。西晋初年,采取多项有利于经济生产的改革,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庄园经济的发展导致豪门大家族逐渐强大而转化为门阀土族,拥有了自己的庄园。由于动乱文人逃避现实,崇尚隐逸寄情山水。对于名士来说欲摆脱宗教的礼制,最好的精神寄托莫过于到远离人事扰攘的山林中。魏晋南北朝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是产生大量隐士。文学方面,早期的玄言诗很快势微,山水诗大量涌现。绘画艺术上,领域扩大了不仅佛教之类的宗教画,人物肖像成就突出,山水画,杂画都有独立成为一个画科的趋势。山水画,山水诗促进了园林的开发建设,促进了园林设计理念的更新。私家园林的兴起与兴盛,给我国的园林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期园林的特征是有帝王豪华的皇家园林转化成山水园林的兴起,山水园林成为当下园林建设的主题,建设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更精巧,这个时期的园林表现园林真正的兴起,同时有很大的创新。(四)隋唐时期古典园林的特征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了许多改革,经济有所发展,社会稳定繁荣。隋炀帝即位后穷奢极欲,大力营建宫殿。李渊灭隋建立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封建帝国。唐朝文学,是我国封建发展史上的新的高峰,最繁荣的是诗歌。隋,唐五代的艺术,一方面继承了汉魏南北朝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吸收了边疆少数民族和当时国外的艺术成果,发展而形成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无论在技术上或艺术方面均已趋已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观赏植物栽培的园艺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培育出许多珍贵的品种。隋唐的皇家园林有,隋代洛阳西苑,唐代的皇家园林有,长安皇家宫苑唐长城外的皇家宫苑。唐代的私家园林有,白居易和洛阳履道坊宅园、庐山草堂,王维和辋川别业。寺观园林的长安寺观园林有大慈恩寺,玄都观,兴教寺。洛阳寺观园林有潜溪寺和奉先寺。这个时期园林特征是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皇家园林再次的宏伟,私家园林也逐渐增多,寺观园林逐渐成熟,造园技术的发展。(五)两宋时期古典园林的特征宋太祖建国后,在经济上,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有益社会的措施是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恢复,在文化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社会的发展知识分子逐渐增多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民间的士流园林更进一步文人化,又掀起“文人园林”高潮,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亦更多受到士流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影响。中国的各门艺术之间,是星湖渗透,相互补充,而融会贯通的。园林的文学化从宋代就开始发展了。北宋皇家园林,北宋东京城,艮岳,东京四苑。私家园林有归人园,李氏仁丰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从春园,松岛,东园,紫金台张氏园,水北胡氏园,独乐园,吕文穆园,富郑公园,环溪等。南宋皇家园林,南宋临安城,离宫别苑,江南私家园林临安私家园林,吴兴私家园林,绍兴沈园,苏州沧浪亭。寺观园林,汴梁寺观园林,临安寺观园林。此期园林特征是在这种浮华,萎靡,讲究饮食和游赏玩乐的时期上至皇帝下致富豪,无不大兴土木,广营园林。这一时期大量修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数量之多,造诣之高,无不远迈前代。建筑技术方面,宋代继承了唐代的技术,无论单体还是群体建筑都没有唐代那种宏
本文标题:园林发展历程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7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