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精选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A.新文学、新道德B.民主、自由C.民主、科学D.民主、富强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B.南昌起义中共一大C.中共一大秋收起义D.秋收起义五四运动5、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他们应该去的城市是:()A.南京B.广州C.上海D.遵义6、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的建立D.北伐战争7、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B.抗日军政大学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8、“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9、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10、下列史实与南昌起义有关的是()A.诞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D.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1、中国人民经过长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遵义会议的召开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2、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是()A.中共四大B.遵义会议C.古田会议D.上杭会议1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14、黄石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D.瑞金—赤水—大渡河—金沙江—吴起镇15、八十多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俄国割占库页岛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16、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17、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A.吉鸿昌B.杨靖宇C.佟麟阁D.赵登禹18、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名()A.抗日义勇军B.抗日救国军C.八路军D.新四军19、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平型关大捷20、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B.全民族的利益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2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张学良D.杨虎城2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A.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3、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24、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25、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6.6吨、主题为“铭记历史教训、祈祷世界和平”的“和平大钟”在南京撞响66声。这是为了让人们铭记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26、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A.平型关战役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徐州会战27、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这些数字主要说明()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28、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在()A.台儿庄战役B.武汉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豫湘桂战役29、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30、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A.成立中国同盟会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辨析题(5分)3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表述正确吗?请说明理由。三、材料解释题(共3题,32题13分,33题14分,34题8分,共35分)32、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会集,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材料三、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请回答:(l)材料一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4分)(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1分)(3)材料二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分)(4)材料三指的是哪一场运动?(2分)(5)作为青年学生,从材料二和材料三我们能体会到什么精神?(2分)33、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材料三、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事件的转折点和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2)从材料一事件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2分)(3)材料二中能看出蒋介石的何种态度?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何种转变?(4分)(4)材料三中的“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是什么?(2分)(5)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一个。(2分)34、材料论述题材料:中国人民经过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那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惠安六校教学联盟2017-2018年第一学期第三阶段质量检测8年级历史答题卡一、选择题(60分,每题2分,共30小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辨析题(5分)_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三、材料解释题(共3题,32题13分,33题14分,34题8分,共35分)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
本文标题:精选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4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