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策略探析——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
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策略探析――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吴琳,余建忠,鲁斐栋,任凌奇,金永洪摘要:浙江多元的地形地貌、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经济特色,为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和特色优势,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类型,但也出现了规划引领不足、产业培育不够、文化挖掘不深、风貌特色不显等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天台县后岸村是浙江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典型代表之一,探索出了一条山区经济转型之路的“后岸模式”。本文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较为系统地探索和思考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的思路与对策。关键词: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策略后岸村1引言2012年年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构想。为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实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浙江提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两美浙江”发展目标。浙江将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起点,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乡村,并纳入“两美浙江”的战略框架。同时,根据自身发展条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与建设模式,并以安吉、桐庐的“中国美丽乡村”,江山、龙游的“中国幸福乡村”等最为代表。为了更好地加强示范带头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工程的意见》,加快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流、质量安全一流、风貌特色一流、生态环境一流、社区管理一流”的农房示范村,以实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工作要求。截至2015年5月,浙江全省共有包括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德清县武康镇五四村、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开化县芹阳办事处桃溪村等在内的8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以及560余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多元的地形地貌、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经济特色,为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和特色优势,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类型,但也出现了规划引领不足、产业培育不够、文化挖掘不深、风貌特色不显等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天台县后岸村是浙江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典型代表之一,探索出了一条山区经济转型之路的“后岸模式”,后岸村和所在的街头镇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村、镇。本文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较为系统地探索和思考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的思路与对策。2“美丽宜居示范村”发展的特征与问题2.1“美丽宜居示范村”发展的个性特征(1)发展的比较优势明显近年来,浙江全面深入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和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农村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等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与一般村庄相比,美丽宜居示范村往往具有基础条件好、产业优势强、文化特色浓、生态环境优、集聚功能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是众多村庄中的佼佼者。后岸村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八山半水分半田”、因天台山而得名的天台县街头镇东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寒明岩景区的西侧,始丰溪畔,风景秀丽、山峦叠翠,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后岸村发展的特色优势明显,一是产业发展较好,已形成了景区依托型农家乐“后岸模式”的生态经济体系;二是文化底蕴深厚,为唐代“和合二仙”之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和合文化和石文化成为了后岸最突出的文化资源;三是生态环境优美,紧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的著名景点十里铁甲龙与始丰溪,景观资源丰富;四是基础条件较图1后岸村在天台县的位置图好,区位交通便捷,用地资源优越,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较全,具有良好的现状发展基础。(2)建设的示范意义较强美丽宜居示范村强调规划建设的示范意义,可推广、可复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在于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友好的理念,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真正使村庄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2011年以来,后岸村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山区经济转型之路,探索出了一条从卖石头到卖山水空气、从吃石板饭到吃旅游饭的转型新路,形成了以“生态文明+共创共富”为核心的“后岸现象”,并正上升为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天台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省委夏宝龙书记考察天台时对“后岸模式”给予充分肯定,2014年李强省长现场考察后也高度评价并专门作了批示肯定。后岸村率先开展创建试点,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打造“业兴、村新、景美、人和”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2.2“美丽宜居示范村”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后岸村和浙江省其他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调研分析,目前浙江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规划引领不足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发展基础与条件较好,但普遍存在着村庄规划层次体系缺乏系统性,村庄规划与土地、生态等相关规划的融合不够,部分村庄规划前瞻性不足、操作性较差等方面问题。后岸村早期编制的村庄规划在空间布局、项目落地等方面就存在不接地气的情况,照片1十里铁甲龙照片2寒岩洞天造成了规划难以实施落地。(2)产业培育不够现状产业优势强是美丽宜居示范村的主要特点之一,但也容易造成村庄在产业发展中固步自封,不能及时拓展思路,加强新兴业态的培育,加快产业转型与联动融合发展。后岸村产业的第一次转型是依托十里铁甲龙——明岩寺旅游景区,从采石向兴办农家乐发展,在发展前期取得了成功和带动作用,但并未及时意识到农家乐主要体现在吃与住层面,产业业态与收入增长点相对单一,也就造成了中后期发展潜力的弱化。(3)文化挖掘不深美丽宜居示范村的乡土文化特色挖掘、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但多数村庄空有厚重的文化资源特色,却缺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尚未很好地与村庄的规划建设相结合,导致了村庄发展内涵不足。后岸村拥有底蕴深厚的和合文化和石文化资源,但在早期的村庄建设中,出现了和合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不足,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浮于表面等方面问题。(4)风貌特色不显风貌特色是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的主要抓手和重点,但同时也是目前村庄建设存在问题最多的方面,在前期浙江省农房改造示范村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村庄急功近利,在没有合理评估村庄风貌和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大拆大建的情况,同时在村居设计和建设中又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使得村庄整体风貌遭受了不可逆转的破坏,特色丧失。后岸村在规划建设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以当地石板为主要建材、极具地域风貌特色的古村遭到大面积的拆除和破坏,村居设计和新村建设控制引导不足,整体风貌杂乱无序。所幸的是仍有包括文化礼堂、和合文化园在内的传统建筑得以保护。3“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的思路与对策3.1坚持“系统规划”,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按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要求,必须立足村庄的资源环境要素特征,结合自然风光、旅游景观、村庄格局、整体风貌、本土文化、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实际,精心编制“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的全局性、协调性和关联性,做好与农房改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构建起精致大气、特色鲜明的具有浙江特色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群落研究)—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整治设计)—村居设计”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体系。(1)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村庄群落研究)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功能定位与产业职能的确定离不开区域层面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与村庄发展紧密相关的周边村庄群落与资源环境的认识与判断。因此,在县(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居民点布局的基础上,以乡镇域或村庄群落为基本单元进行深入规划和研究很有必要。为了更清晰地识别后岸村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规划重点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研究:一是村庄群落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主要从区域产品竞争力和区域旅游路线影响等要素进行研究,确定了天台必须借助其大景区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借助其道教的文化优势来寻求自身的乡村旅游特色,同时应凸显天台旅游的文化价值;二是村庄村落的上位规划解读,明确了张家桐村、何村、后岸、寒岩和下金等景区村落主要注重旅游接待服务和食宿规模的建设,成为寒岩-明岩景区和县域旅游体系中重要的接待点,同时在寒岩-明岩景区村庄设立民居型陈列室,展出有关诗僧的书画和诗词文集以及相关的文化展示。三是景区村庄群落发展导向剖析,主要从景区与村落功能差异化、村落职能差异化、活动策划差异化等方面进行判断,提出了升级乡村旅游产品与配套设施与景区相配套、构建独特的主题旅游功能产品的要求,并明确后岸承担整个景区旅游功能核心的重任,打造环景区的游憩带,策划相应的功能区段。最终确定了后岸村“寒山夕照、和合田园”的发展主题。(2)深化村庄规划内容图2村庄群落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美丽宜居示范村应从村域和居民点两个层面进行规划,并采取“基础性与扩展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编制,基础性内容是不同类型村庄都必须要编制的,扩展性内容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可选择性编制。其中,村域层面主要包括了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发展目标与规模、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村域空间发展框架、多规衔接与土地利用规划,“三区四线”划定等内容;居民点层面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村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景观风貌规划与村庄设计引导、近期行动计划等内容,同时明确村庄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在后岸村村庄规划中,重点对多规衔接、产业发展规划、历史文化保护、景观风貌规划、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导村庄的可持续发展。(3)推进村庄设计(整治设计)工作美丽宜居示范村应开展村庄设计(整治设计)工作,村庄设计(整治设计)融村居建筑布置、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综合整治)、景观风貌特色控制指引、基础设施配置布局、公共空间节点设计等内容为一体。后岸村同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与整治设计工作,结合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建设现场会主要考察线路,进行了包括村入口、文化礼堂、茶话时光、余荫广场、重要节点建筑在内的整治设计,很好地提升了村庄形象与景观风貌。(4)注重村居建筑设计美丽宜居示范村应高度重视村居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习惯的要求,做到经济实用、就地取材、错落有致、美观大方,既富有时代气息,又与环境有机协调,编制具有我省不同地域特色、农民能够接受采用的村居建筑通用图集,挖掘、梳理浙江民居特色,探索形成“浙派民居”新范式。后岸村就很好地结合天台地域风貌与乡土特色,在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指导下,提出了后岸范式的美丽村居方案。村旅游的地域场所性和特色吸引性在于自然田园风味和独特居住文化。美丽宜居示范村的产业转型与业态培育的关键就在于以乡村旅游为基础,加强一、二、三产业联动和融合发展。(1)乡村旅游发展策划照片3始丰溪与十里铁甲龙乡村旅游产品业态。一是以乡村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文化为主要审美特征,包括自然风3.2突出“乡村旅游”,推进产业业态功能培育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上一切可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满足观光、休闲、度假、学习、购物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乡光和村落风光观光、农事与生活方式体验、乡村民俗活动体验等在内的核心产品领域;二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和活动服务,包括特色餐饮住宿、特色作坊活动、登山钓鱼等户外活动在内的配套产品领域;三是结合度假、养生、养老等功能,即将休闲农业与地产业开发相结合,形成农业休闲地产的扩展产品领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乡村旅游休闲化的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经历了从观光到休闲的体验形式转变,从自然风光享受到文化品位的体验内容的转变,从农家乐到休闲度假的体验模式转变。从经营内容来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一般可为田园生态型、民俗文化型、历史村落型、休闲度假型。后岸村乡村旅游发展适合于田园生态、历史村落与休闲度假的结合。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从乡村旅游对土地的利用经营模式来看,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一般可分为个体经营模式、合作经营模式、商业项目经营三种。后岸村涵盖三种经营模式,具体可以
本文标题: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策略探析——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8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