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原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要求●科学内涵:①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重要意义:①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①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②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③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④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科学体系: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⑦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应将他所犯错误区分开来,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注意,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问题基本展开①中国特色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即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科学内涵: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今天讲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①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②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③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简答题: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回答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新时期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总路线①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②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③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④☆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党的建设第三章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①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②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①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③二战后的国际形式④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⑤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一化”与“三改”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③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①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长时期的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①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三步走战略:①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②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特点:长期性、实事求是、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内涵: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①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③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④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应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
本文标题: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4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