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旅夜书怀】杜甫。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
【旅夜书怀】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作者简介】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写作背景】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逆料……【写作背景】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释]1、旅夜:旅途中夜晚。古云: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形容人在旅途的不易,更何况作者处境不良(前面已讲),心情可想而知。应注意体会诗人的心境。2、书怀:书,抒发。怀,抱负,情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3、危樯:高耸的桅杆。危:高耸之意。在此,也有高耸孤立之意。就象诗人心情:随处飘泊,无依无靠,摇摇欲坠,好像永远也找不到自己依靠的港湾。4、独夜舟:孤零零的一只船在江上过夜。注意理解“独”字,与前面的“危”字相呼应,更显客旅孤独,境况悲惨。5、平野阔:原野显得格外广阔。6、著:著名。7、应:认为是、是8、飘飘:随处飘泊,无依无靠。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全诗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全诗赏析】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全诗赏析】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全诗赏析】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全诗赏析】诗通篇围绕由于受排挤而被罢官,客旅之中飘零、孤寂、失意、愤懑以及自觉渺小,无力回天的失落的心情。字字不离主题。所以,学这首诗,要先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字字细研,方能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思考练习】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题材的诗?【思考练习】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题材的诗?羁旅感怀诗。【思考练习】2、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描写诗人的眼中之景的?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诗的内容吗?【思考练习】2、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描写诗人的眼中之景的?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诗的内容吗?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大江。概括:月夜江中行舟的所见(景物)所感(怀)【思考练习】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中哪两个动词用得传神,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思考练习】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中哪两个动词用得传神,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垂”,(1)垂挂天际,表示“星”与“平野”的相对位置,描写出天空、原野的悠远空阔;“涌”形容大江涌动东流的状况。(2)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唯有感觉月在“涌”,才能感知江水在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仿佛月在涌动。“星垂”、“月涌”中两个传神的动词,(3)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思考练习】4、“天地一沙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思考练习】4、“天地一沙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比喻。作者用悲愤的心情描写了空阔天地间,孤影飘零,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比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飘泊,无处寄身的自身。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有相同之感。【思考练习】5、如何理解颈联两句?重点是讲“名”还是“官”?【思考练习】5、如何理解颈联两句?重点是讲“名”还是“官”?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思考练习】6、最后两句中“沙鸥”有何寓意?【思考练习】6、最后两句中“沙鸥”有何寓意?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思考练习】7、哪句诗反映了诗人沉重的心情?【思考练习】7、哪句诗反映了诗人沉重的心情?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成名因文章,而辞官却并非老病,原因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诗人并没直抒胸噫,而采用了这种含蓄的方式,那是因为诗人不愿也不敢怨君,但又胸存块垒,不吐不快,所以只能这样含蓄地表达出来。接着诗人以“沙鸥”自比,垂垂老矣却飘泊天涯,不知所终,令人同情。【思考练习】8、诗人的这种飘泊,感伤之意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呢?【思考练习】8、诗人的这种飘泊,感伤之意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呢?明确:此诗开篇写景,寄伤感、飘泊之情于景物描写中,先写舟泊于岸,时间是深夜,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舟,桅杆高耸,更显寂寞。诗人立于小舟上看到一幅夜景: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天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更衬托出了小舟的孤单、渺小。而诗人欲以小舟自比,引出下文的内容。【思想感情】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诗人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艺术特色】1、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2、景、人对照,以显哀情3、设问、比喻,直抒胸臆4、意象选取、“炼”字精妙谢谢
本文标题:【旅夜书怀】杜甫。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1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