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影响命运第1页班级:姓名:学号:编号:00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大一年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绪论1.新时代是什么: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2.新时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中国梦的特点: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4.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注意与四有新人的区别)此外,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1.人是什么:人是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生物。2.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生观的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4.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勤能补拙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影响命运第2页5.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6.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7.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8.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9.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10.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1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在各式各样的关于人生目的的思想中,高尚的人生目的总是与奋斗奉献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12.怎样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13.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14.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15.辩证看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只有追求高尚的道义,跳出对狭隘利益的计较,才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16.反对错误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影响命运第3页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的特征: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3.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4.信念的特征:执着性、多样性。5.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的原因: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6.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具有持久生命力。7.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9.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10.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的表现: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满追求上;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对理想人格的推崇。(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影响命运第4页2.爱国主义的内涵: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4.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5.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6.如何做忠诚爱国者: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7.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8.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与区别:两者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根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影响命运第5页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还源于它的真实性。4.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道德的内涵: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3.道德的本质: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形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4.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规范功能(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5.道德的作用:道德在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在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6.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推崇“仁爱”原则,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影响命运第6页注重以和为贵;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7.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9.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10.职业道德的内容: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办事公道(以公道之心办事,是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服务群众(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1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1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3.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14.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影响命运第7页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本质是国家意志或阶级意志。2.宪法的含义:国家根本大法。3.宪法的特征(地位):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5.民法的含义: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3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