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练习题一、多选题。(多选、错选、漏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1、政治经济学是(134)(1)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变化的科学(3)研究物质资料总过程的生产关系,包括在直接生产过程人与人的关系、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4)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5)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无关2、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表现是()(1)产生经济规律的条件是客观存在的。(2)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变经济规律。(3)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扩大或缩小经济规律作用的范围。(4)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经济规律。(5)人们可以认识经济规律3、价值是()(1)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2)商品的社会属性(3)商品的自然属性(4)历史的范畴(5)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基础(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3)使用价值是价值载体(4)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5、货币是()(1)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3)价值的代表(4)交换价值的代表(5)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6、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表现在()(1)价值的特殊性(2)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能够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3)与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样,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4)在使用过程中重新创造新价值(5)创造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7、资本是()(1)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生产关系的体现(3)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劳动力等等(4)依据其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具有垫支性、运动性、增殖性8、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1)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于生产力水平发展到工人工作日的长度仅仅占整个工作日的一部分,因而具有相对性。(2)超额剩余价值是特殊的相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仍然要以工作日长度延长到再生产劳动力价值以上,因而具有绝对性(4)绝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完全无关(5)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为大多数商品生产者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为极少数企业所获得二、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第4小题4分,其余各小题5分。判断正误2分,说明理由3分)1、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2、在总和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价值第一次正真表现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3、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4、工资是劳动的报酬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总公式与价值规律要求的矛盾三、问答题1、简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10分)2、简述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10分)3、简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0分)4、论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15分)5、用劳动二重性理论分析,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5分)6、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本文标题:练习题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9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