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7)13.3.2等边三角形八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1713.3.2等边三角形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能够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3.掌握含30o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极度热情、享受成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与运用.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诵读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熟记基础知识,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基础知识的例题,完成与预习自测。3.建议15分钟完成预习案,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的我的疑惑处。Ⅰ旧知回顾1、等腰三角形性质2、等腰三角形判定Ⅱ教材助读认真阅读课本,完成预习自测。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探究案探究:例1、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例2、如图,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求∠DBC的度数。例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例4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AD=CE,AE与BD相交于点P,BF⊥AE于点F求证:BP=2PF自我检测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cm,点D从点C出发沿CA向A运动,点E从B出发沿AB的延长线BF向右运动,已知点D、E都以每秒0.5cm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DE与BC相交于点P(1)运动几秒后,△ADE为直角三角形?(2)求证:在运动过程中,点P始终为线段DE的中点。PFEDCBAPDCBAEF
本文标题:(17)13.3.2等边三角形八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7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