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以“中图版”为例容明环/广东省新兴县实验中学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有道德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所以,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地理教学;魅力;自豪感;民族特色2014年4月2日《中国教育报》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现有的学校教育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地理学科涵盖了大量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多显示在人文地理学,如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旅游地理和农业地理等知识点中。可以借助地理教学这一载体,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激发探究欲望学习初一地理下册“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时,教师播放中国各地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各民族的服饰、中国八大菜系的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探究是传统民居、民族服饰、菜系的出处。课堂变静为动,以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如亲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东北平原地区的口袋房、内蒙草原地区的蒙古包、华北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以及湘西地区的吊脚楼,各地风俗和民族服饰文化等,从中体会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这节探究课产生了浓厚兴趣。二、感受民族文化魅力2学习地壳运动的“沧海桑田”,可由珠穆朗玛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进一步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故事引入,讲述沈括随其父走南闯北,增长了许多见识,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在天文、地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以及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沈括一生撰书多部。其中,《梦溪笔谈》涉及天文、历法、气象、数学、地质、地理、物理、化学、医药、生物、建筑、冶金、文学、史学、音乐、艺术及财政、经济等,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倍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世界科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使学生感受古代中华民族学者著作的魅力。又如,学习初一地理上册“地图’,可以引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显著成就,清朝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最早采用经纬度制图法测绘的地图;道光年间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采用经纬度制图法编绘的世界地图集,在地图投影的选择上,与现代地图中根据区域位置和轮廓选择投影基本吻合,地图符号的设计与现代地图也有类似之处,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比例尺,堪称中国制图学史上一部关于世界地图集的开创性著作。这些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成就。三、激发民族自豪感初一地理下册“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的学习,可以延伸到汉民族服饰的历史与发展,指出日本人典型的传统服装和服的款式与中国唐代的服饰有着历史的渊源。学生听到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的日本,还向我国学习,会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教师可顺势补充:“日本是非常善于学习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积极发展本国经济、文化,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文化”。学习初二地理下册“认识国家”中各国国旗的含义时,讲到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国旗图案留有中国文化的痕迹,韩国的太极旗和不丹国的龙旗。利用多媒体展示太极八卦图,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有学生说是八卦图,有学生说应该与张三丰有关。教师指出“这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太极图,是道教常用的图形,有以柔克刚的意思。古韩国很佩服古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易经》和道教对韩国颇有影响。太极图象征宇宙天地浑成以及单一民族构成,3中间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太极的两仪为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阴阳;不丹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不丹人非常喜欢中国龙,认为龙是四灵之一,是吉祥的动物,掌管着雷雨,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所以韩国的国旗中有太极图、不丹国旗有龙的图案。”“原来韩国和不丹也没什么了不起,还用中国的太极图和龙图案。”有的学生在下面嘀咕。教师不动声色微笑着补充:“中国国旗中的五角星就是公元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会徽。知识是没有国界的,作为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同学们能做的就是多学知识,让祖国更强大!”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公正、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的同时,也应激发他们发奋图强,做个有内涵、有志气的中国人。四、推进民族精神传承现阶段,国际社会处于相互交流的现代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国际社会而处于封闭之中。自从“改革开放”战略提出后,中国不断以崭新的面貌与国际社会接轨。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文化的差异自然不可避免,文化的撞击与交融使西方文化伴随着政治、经济入侵中国。时下流行过洋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每每到这些日子,都会看到好多中国人像西方人一样也乐滋滋的享受着一个原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节日。而中国古老的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越来越乏人问津。甚至连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春节热闹度也呈下跌趋势。在学习初二地理下册“认识国家”的各国文化时,就可以在自然地导入西方文化积极思想的同时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不要忘记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对待西方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生如果长期在充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中,不仅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还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五、形成民族特色教育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在面对凶猛野兽的时候,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跑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学习初一地理下册“四川省”时,可4让学生学习制作变脸,参与探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探索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具有广阔的外延,充分挖掘、吸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中有地理学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应在现有的学校教育中开辟中国优秀传统教育的通道,不影响现有课程和不加重学生负担前提下,在地理教学中加以融入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接轨,把地理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以实现现代民族特色教育的目标。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幼年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福,对青少年的生存态度和人生观教育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一起尽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也能和西方文化一样傲然屹立于世界人民面前。参考文献【1】肖韩.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2010-3-4.[2]胡岸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2-10-12
本文标题: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5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