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20年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带箭头的是必须背的,时间不充裕至少先把带箭头的背完】【时间不充裕一定要先背带箭头的】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近代教育的变化特征: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3.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口诀:全民多现身】①教育的全民化②教育的民主化③教育的多元化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⑤教育的终身化4.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高频】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③生产力水平制约学校教育结构。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经济功能)【高】: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高频】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性质;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④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8.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9.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10.遗传的意义。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③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11.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高频】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学生的发展;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1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高频】(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用的表现):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3.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背·简答题-14年上考过】①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②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③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14.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12年下考过】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5.教育制度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5上考】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④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16.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①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②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③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④运作的课程: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7.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复杂性和创造性②长期性和间接性③主体性和示范性④连续性和广延性18.简述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①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②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③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④心理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19.教师成长发展的阶段(三个阶段):①关注生存阶段:这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处理好个人关系上。②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③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20.《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基本理念:【背·简答题/重点记①和③条,②和④已经考过】①师德为先(口诀:两爱两人)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②学生为本【2016上考过-简答题/单独考的这条】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③能力为重(口诀:理论实践、研究学生、实践反思)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④终身学习【2016下考过-简答题/单独考的这条】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2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方法。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22.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背·2014下考过】①检阅要全面,即检阅的全面性。②检阅要认真细致。③勤于积累。④善于思索2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④识记方法;⑤时间因素;⑥识记者的态度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24.简述如何合理组织复习。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⑤复习方法要多样化;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⑦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2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2017下考过】①问题情境与表征方法;②知识经验与迁移;③思维定式与功能固着;④原型启发;⑤动机强度和情绪状态。26.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口诀:三思二练一储备)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⑤训练逻辑思维,提高思维水平。26.培养创造性的方法。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6年上考】①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审美的需要③认识和理解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归属与爱的需要⑥安全需要⑦生理的需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28.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背·17年上考过简答题】①言语智能②逻辑-数学智能③视觉-空间智能④音乐智能⑤人际智能⑥身体-运动智能⑦自知智能⑧自然智能2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措施。①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②教育要适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④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30.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口诀:感前具形)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④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⑤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3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①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②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害羞和怀疑③学前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④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⑤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对性—角色混乱⑥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感对孤独⑦成年期30—6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⑧成熟期60岁—死亡自我调整对绝望期3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观点。①知识观。知识并不准确;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②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③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3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8年上考过】①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②学习情境的相似性;③学习者的背景知识;④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⑤学习策略水平。34.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14年上考过】①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②兴趣广度逐渐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③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35.简述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口诀:心情学堂法①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②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⑤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36.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自我中心②权威阶段(5-8岁)他律期1.把规则看做是固定的、不可变的;2.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③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期1.不把规则看做是一成不变的;2.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④公正阶段(10-12岁)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37.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3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②德育教育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变化的过程。③德育教育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④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前进的过程。39.小学德育的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③疏导原则④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⑤因材施教原则⑥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⑦知行统一原则⑧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⑨长善救失原则40.疏导原则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4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基本要求: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42.说服法要求。(1)目的性明确;(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43.情感陶冶法要求。(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44.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2012下考过】①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②课外、校外活动;③劳动;④少先队活动;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⑥班主任工作。45.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以及建设策略:①确定班集体的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6.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①教育性原则②客观性原则③有效性原则④可接受原则⑤冷处理原则47.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①沉着冷静面对②机制果断应对③公平民主处理④善于总结引导48.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①思想道德素质②知识素质③能力素质④身心素质49.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背·13年下考过】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③建立学生档案;④进行个别教育工作:先进生工作、中等生工作、后进生工作⑤组织班会活动;⑥协调各种教育影响;⑦操行评定;⑧做好班主任计划与总结。50.简述如何对后等生进行教育。
本文标题:2020年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3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