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 2010普通心理学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C)P10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C.思维萌芽阶段D.思维阶段2.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B)P43A.表达性失语症B.接受性失语症C.失读症D.失写症3.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A)P80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分散D.分心4.一种颜色和另一种颜色以一定比例混合产生非彩色,这是颜色混合的(A)P99A.补色律B.中间色律C.代替律D.相减色律5.部分色盲包括(D)P100A.蓝绿色盲B.红蓝色盲C.红黄色盲D.红绿色盲6.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A)P118A.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B.空间分辨能力的指标C.运动分辨能力的指标D.对比度分辨能力的指标7.神经系统可分为(B)P31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D.脊髓和大脑8.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D)P179A.感觉记忆B.图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9.有益于提高思维积极性的动机强度是(C)P229A.强的B.弱的C.适中的D.两头的10.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P269A.外界环境刺激B.机体生理变化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D.认知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11.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BC)P152A.运动知觉B.似动现象C.动景现象D.现象12.内部感觉包括(ABC)P92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D.机体觉13.空间知觉包括(ABCD)P137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14.干扰是遗忘的原因,其种类有(AB)P196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接近干扰D.相似干扰15.粘液质的神经过程的特性是(ABD)P323A.强B.平衡C.灵活D.不灵活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6.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是(视觉)中枢;颞叶的颞上回和颞横回是(听觉)中枢。P3817.负后象是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彩色的负后象的颜色是刺激物颜色的(补色)。P11718.有色觉缺陷的男人是(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自己的。P10019.艾宾浩斯在进行记忆实验的时候,制作了大量的(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实验的材料,并用(节省法)来检查识记的效果。P19320.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确定)的阶段和(执行决定)的阶段。P294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为人所独有。P5322.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P1182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具有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产生完整的知觉的能力,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P12824.语义记忆:是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P16225.能力和智力:能力指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现象;智力通常叫做智慧,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304、307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26.(本题4分)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是什么?P9答: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27.(本题6分)简要说明需要的种类。P56答:1.从需要产生的根源看,可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又称生理需要,这类需要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与生存和种族延续互动密切相关;社会需要指以一切非生理为基础所形成的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又叫获得性需要。2.根据需要所指向的对象的性质,又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质文化对象的欲求;精神需要又可称为心理需要,它所指向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它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的欲求,对掌握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28.(本题6分)注意分配需要满足哪些条件?P83答:首先同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不再需要更多的注意。这样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稍加注意即可。倘若所进行的不同活动在同一加工器内进行信息加工,就不能一心二用了其次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影响着注意的分配。29.(本题8分)简要说明深度知觉产生有哪些线索。P144答:深度知觉:是物体的空间距离及物体的三维特性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单眼线索:①对象的重迭②线条透视③空气透视④明暗与阴影⑤运动视差⑥物体的结构级差⑦眼睛的调节。双眼线索:①双眼视轴的辐合②双眼视觉差。双眼视觉差是产生立体知觉的主要机制。正常人的双眼构造相同,并处在脸部的同一平面上,两眼之间的目间距大约65毫米。当注视一立体对象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这样立体物在两眼网膜上的视像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叫作双眼视差。30.(本题6分)什么是素质?简要说明素质和环境在能力发展上所起的作用。P313答:素质,又称天赋,是个体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脑神经系统。素质主要是遗传得来的,但素质并不完全是遗传的结果。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它不能先天地决定人的能力的发展,素质差别不大的人,其能力差别则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造成的。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31.(本题8分)简要说明罗杰·斯佩里(R.W.Sperry)是怎样用割裂脑实验来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P45答: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R.W.Sperry)于20世纪60年代初对两名右利手裂脑人进行手术前后的测验比较发现,术前他们都能用左右手写字绘画,术后都不能用左手写字,但保留了用右手写字的能力。在绘画方面,右手反而不如左手画得好,由此可以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32.(本题12分)试述记忆的三个系统。P169答:认知心理学按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提取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存储时间长短不同,把记忆费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种记忆系统。(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时的记忆。瞬时记忆的特点: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②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③记忆容量较大;④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2)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①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②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③短时记忆易受干扰;④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⑤短时记忆的信息经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3)长时记忆是指学习的材料,经过复习或精细复述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下来的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①记忆容量无限;②信息保持的时间很长;③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不被意识的。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有两类: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本文标题:2010普通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9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