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归类复习
1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归类复习一、声现象1.甲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甲不同)。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1、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二、光现象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3)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4)实验器材选择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5)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华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6)光学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通常会随着实验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__(选填“a.视线过蜡烛A并垂直于玻璃板;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透过玻璃板;c.直接观察光屏”),这步操作采用的试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选填“a.视线过蜡烛A并垂直于玻璃板;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透过玻璃板;c.直接观察光屏”).(7)小红将蜡烛逐A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小红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27.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上的微雕作品“”产生浓厚兴趣.(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实验序号1234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0225.6028.50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1525.6028.502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选填序号)进行观察.(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cm.(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A.小于5cmB.大于5cm且小于10cmC.等于10cmD.大于10cm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整.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三、热学1.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2)安装该装置时,应先固定A、B两夹子中的_________;(3)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明的操作如图19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第三次数据没育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0所示.该读数为__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气压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大于”)标准大气压;(5)在观察水沸腾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6(a)、(b)所示,则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6)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___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7)小明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8)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5分)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ABCD(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时间/min01234567温度/℃84889698989898烛焰透镜光屏AB3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上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27.(4分)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甲乙(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对于A、B两个装置,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选填“A”或“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另一个的位置。(2)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最终目的是。(3)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画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中可看得出的信息有:①;②。28.(5分)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同22甲所示)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22乙所示).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理由是.2.如图23所示是小明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起的高度是否有关”的活动,所做三次实验的情景.(1)为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是否有关”,应选两组实验,观察比较这两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中探究的是影响的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选填“金属块”或“小桌”),但重力势能的大小无法直接观察,我们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来间接比较的.下列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用到此研究方法的是_____A.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AB图234B.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大小;C.在学习蒸发和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分析推理而得出的.14.如图所示,你一定动手做过这个“会跳的卡片”吧!用手把它平压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手后,卡片就会弹跳起来.图甲中,A为外表面,B为内表面,实验时把(选填“A”或“B”)面紧贴桌面,在图乙、丙中,实验时(选填“乙”或“丙”)图中卡片会弹跳得高一些,这是因为其橡皮筋的能较大.1.如图甲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升高的示数”或“加热时间”)。(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C.使用相同的烧杯(3)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①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_______相同;②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________相同。1.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还控制了2个相同的物理量,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那么小明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偏大/偏小).四、力学27.(3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9所示,则AB之间的距离是cm;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请你在下面的方框中为小芳设计记录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数据表格。燃料加热前的水温/℃燃料燃尽后水温/℃煤油2544菜籽油2534图19甲AB甲乙丙522.(6分)小明同学选用托盘天平、小刀、刻度尺等器材,测定马铃薯的密度.(1)用小刀将马铃薯削成边长为4cm的正方体,其体积是cm3.(2)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移到处.天平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填写字母).A.向右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B.向右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C.将马铃薯放于左盘,向右盘添加砝码(3)天平横梁调节平衡后,往左盘放入削好的马铃薯;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马铃薯的质量是g,密度是g/cm3,合kg/m3.25.(5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处,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g.图(a)显示的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g;(3)图(b)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cm3;(4)酱油的密度ρ=g/cm3.32.(6分)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表一表二(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
本文标题: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归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4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