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案(试行)二OO八年八月2目录一、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3二、县域教育现代化评估方案………………6三、县域教育现代化程度评估表……………273一、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4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A、教育现代化保障1、教育思想和战略规划(1)教育思想(2)战略规划2、人才资源★(3)师资队伍(4)学校管理队伍(5)教育行政队伍3、经费投入★(6)经费投入体制和机制(7)经费投入水平(8)经费使用的监测与效益评估4、办学条件★(9)幼儿园(10)义务教育学校(11)高中阶段学校(12)社会教育机构5、教育体系(13)国民教育体系(14)终身教育体系6、教育信息化(15)信息技术普及(16)信息化建设(17)教育信息化成效7、教育国际化(18)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19)跨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B、教育现代化实践8、学生培养★(20)培养模式(21)素质教育9、教育管理(22)学校管理(23)教育行政管理(24)教育法治(25)教育与督导评估10、教育改革(26)改革理念(27)改革研究(28)改革成效C、教育现代化成就11、教育质量★(29)学校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30)升学率与就业率12、教育效益★(31)教育对县域社会发展的贡献力513、教育公平★(32)教育资源配置(33)适龄常住人口入学(园)率(34)辍学率(35)区域学位供给能力(36)农村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37)女性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38)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机会系数(39)贫困生教育机会系数(40)残障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41)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教育机会系数14、教育特色(42)特色的适切性(43)特色的影响力6二、县域教育现代化评估方案(试行)7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等级标准备注ACA、教育现代化保障1、教育思想和战略规划(1)教育思想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科学,素质教育观牢固确立;对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思路明确,质量意识强。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素质教育观受到重视,对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比较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视安排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思路比较清晰,质量意识较强。提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县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等)。(2)战略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了科学、系统的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有力、效果明显;教育规划意识强,规划科学并得到切实落实,能有力地促进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学习型组织、社区、村镇的建设成效明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了教育发展战略,基本能够统筹协调教育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规划意识较强,规划比较合理,使教育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2、人才资源★(3)师资队伍95%的学校师生比达到《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暂行规定》的要求。教师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比例,普通高中不低于90%、初中不低于90%、小学不低于9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辅人员与学校教职工的比例不低于85%,双师型专业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60%以上;有特殊教育学生的学校配备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康复等工作的专任教师,所有学校都配齐从事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图书资料、实验室等方面工作的教辅人员。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90%、100%,初中本科率达60%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5%以上,其中硕士(或具有硕士同等学力,包括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比例达到18%以上。“名师培养工程”的实施卓有成效,培养了一定数量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名校长”、“名教师”。所有学校都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执行有力。80%的学校师生比达到《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暂行规定》的要求。80%的学校配齐卫生健康、心理辅导、图书资料、实验室、实训中心等方面的教辅人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且小学教师大专率7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率40%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硕士(或具有硕士同等学力,包括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率达到10%以上。专任教师100%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名师培养工程”,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较高。80%以上的学校都建立了教师的校本培训制度。(1)提供县(市、区)及各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统计详表;(2)提供县(市、区)师资培养文件、各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计划。8A、教育现代化保障(续)(4)学校管理队伍校长素质高,办学理念先进,改革意识和决策能力强。学校管理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分工合作协调好,政策水平高。法治意识和能力强,政策理解和执行力强,为学生、教师和教学的服务意识强。能正确把握、规划学校发展方向并善于拓展学校发展机遇。校长素质较高,办学理念比较先进,改革意识和决策能力较强。小学校长具有大专学历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中学校长具有本科学历或中学一级教师职称。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具有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持有中职校长上岗证。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健全了相关制度。学校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分工合作比较协调,梯队建设较受重视,政策水平较高,为学生、教师和教学的服务意识较强。(5)教育行政队伍整体素质高。教育行政人员100%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或具有硕士同等学力,包括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率达到18%以上。勤政廉政,开拓创新,工作业绩好。政策水平高,能富有创造性地把握政策法规精神,制订切合区域教育发展需要的政策;能运用政策为区域教育寻找和创造发展空间。为学校和师生服务的意识强,服务质量高。行政能力强。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学指导、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质量监控效果好。能及时针对新问题、新难题、新挑战提出有效的对策。整体素质较高。80%以上教育行政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或具有硕士同等学力,包括硕士课程班)率达到10%以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无教育腐败行为。政策水平较高,为学校和师生服务的意识较强,服务质量较高。行政能力较强。教育教学指导、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较为完善,质量监控方式较为科学,质量监控行动常规化、制度化,质量监控行为较为有力。9A、教育现代化保障(续)3、经费投入★(6)经费投入体制和机制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合理,经费投入稳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满足公共教育不断增长的经费需求,能为区域教育的现代化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鼓励实行职业教育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按省定比例用于教育发展,依法依规征收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发展,其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创新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的成效显著,为落实教育事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更为通畅、便捷的办事程序;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成效明显。根据县域具体情况,确定并切实保证民办教育的增长比例,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根据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政府切实承担教育投入责任,财政预算单独列项、优先保障教育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体制为主,其他各种资助积极参与,多元、灵活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按省定比例用于教育发展,依法依规征收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发展,其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积极创新教育经费筹措方式。落实国家规定的教育事业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其他相关税收的优惠政策,支持非义务教育学校开拓金融、信贷、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筹措教育经费的途径。初步建立起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不断优化资助方式。提供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相关文件;(7)经费投入水平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教师工资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提高,教师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社会保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依法保证教师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城乡教师工资水平相一致;建立并严格执行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县(市、区)长负责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提交有关教育经费投入的专项材料,相关数据应经过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确认(8)经费使用的监测与效益评估县域教育及各学校的财务公开制度健全,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监测制度完善、执行有力,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监督网络运转正常、审计有力。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方法科学,教育经费在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两个方面的比例合理。评估制度健全,执行有力。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形成了体系化的教育经费事前预算、事中核查、事后审计制度,强化了违规收费行为的社会公布制度,杜绝对教育经费的截留、挪用、克扣。建立起县域教育经费的“校财局管”的体制。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方法比较科学,教育经费在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两个方面的比例比较合理。评估制度比较健全,执行较好。提供县域监测、评估教育经费使用绩效的相关文件10A、教育现代化保障(续)4、办学条件★(9)幼儿园幼儿教育规范,质量高,社会信誉好。60%以上的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优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100%幼儿园达到基本办学标准,且40%以上的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优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1)提供幼儿园、义务阶段学校、高中阶段办学条件(主要统计各学校所达到的等级标准)统计详表;(2)提供社会教育机构及其教育活动、教育项目的统计详表(10)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100%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90%以上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要求。(11)高中阶段学校建有数量足够,普职结构合理,条件达标规范的高中阶段学校。100%的高中成为优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模有效扩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100%的公办中职学校达到省级以上重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实训条件要求,建设1所以上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建有数量足够,普职结构合理,条件达标规范的高中阶段学校。80%以上高中成为优质普通高中,创建1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模有效扩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90%以上的公办中职学校达到省级以上重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实训条件要求,建设1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12)社会教育机构成人职业培训机构、社区学校(学院)等教育机构办学条件良好,运作规范,能高质量地满足区域常住人口的教育需求。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青少年宫、文化宫、体育中心等机构健全,设施完备,公共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需要设置了成人职业培训机构、社区学校(学院)等教育机构,办学条件较好,能承担成人职业培训、休闲教育等职责。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青少年宫、文化宫、体育中心等机构健全,设施较完备,公共教育功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5、教育体系(13)国民教育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完整、衔接合理、运行灵活,不断巩固、提高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质量。国民教育的办学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合理,小学、初中、高中的规模彼此衔接,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社会需求。公立、民办学校的比例和结构合理,能有效激发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实现职业教育战略性调整,职业教育规模每年增长15%以上。不断优化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能满足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6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原则上建立1所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中心。基本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国民教育办学层次结构、类型结构比较合理,小学、初中、高中
本文标题: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8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