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幼儿园美术教育 答案
1.(单选题)写生画可分为写生画和()两种。(本题2.0分)A、物体画B、默画C、情节画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2.(单选题)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本题2.0分)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3.(单选题)()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本题2.0分)A、遮挡式B、并列式C、多层并列式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4.(单选题)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本题2.0分)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5.(单选题)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本题2.0分)A、油画棒B、蜡笔C、毛笔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6.(单选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本题2.0分)A、素描B、绘画C、色彩学生答案: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7.(单选题)()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本题2.0分)A、里德B、阿恩海姆C、西泽克学生答案: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8.(单选题)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本题2.0分)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学生答案: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9.(单选题)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本题2.0分)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10.(单选题)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本题2.0分)A、性格成长B、感情成长C、心理成长学生答案: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11.(单选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本题2.0分)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12.(单选题)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本题2.0分)A、“概念画”期B、成熟期C、形象期学生答案: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13.(单选题)()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本题2.0分)A、梁启超B、康有为C、蔡元培学生答案: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14.(单选题)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本题2.0分)A、自由形状B、想象形状C、涂鸦形状学生答案: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15.(单选题)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本题2.0分)A、实用性B、目的性C、创造性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16.(单选题)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本题2.0分)A、审美心理B、创造心理C、制作心理学生答案: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17.(单选题)()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本题2.0分)A、天赋说B、生理机能说C、刺激反应说学生答案: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18.(单选题)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本题2.0分)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19.(单选题)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本题2.0分)A、听知觉B、触知觉C、视知觉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20.(单选题)()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本题2.0分)A、2-3岁B、3-4岁C、4-5岁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21.(问答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本题10.0分)我的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①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②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③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操作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解析:得分:0点评:22.(问答题)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本题10.0分)我的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①审美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③实践性原则。解析:得分:0点评:23.(问答题)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本题10.0分)我的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①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②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③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解析:得分:0点评:24.(问答题)阐述学前儿童手工教学需注意的问题。(本题10.0分)我的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学前儿童手工教学需注意的问题:①提供必要手工活动的技能;②收集手工材料与提供手工工具;③选择合适的手工题材;④提供与材料工具接触的机会;⑤引导学前儿童积累丰富的表象积极地展开联想;⑤在具体实施中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智力生理能力等发展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工具和技能组织教学;⑥对教学内容手工材料等的选择上要能举一反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掌握。解析:得分:0点评:25.(问答题)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本题20.0分)我的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的层次;①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②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③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④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解析:得分:0点评: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19.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20.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主动性。21.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22.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2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24.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2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2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27.写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28.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29.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
本文标题:幼儿园美术教育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79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