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020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10
12020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10x》,经市政府同意,结合x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省委三六八九和市委三三三四六五工作思路,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逐步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有力助推我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基本原则1.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将垃圾分类作为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坚持市级统筹、县(市、区)级实施、部门指导,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强化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相关法规规定,结合我市2实际,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进行分类,逐步向细分精分过渡。在推进步骤上,先易后难,以各级各类公共机构、大型国有企业、大型商业综合体、生活社区为单元,推进示范单位、示范社区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拓展。3.科学筹划,协同推进。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等共同发展,相互衔接,重点突破,形成完整、协调、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4.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明确各方职责,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相关技术创新,提高垃圾分类效率。5.广泛宣传,形成氛围。突出宣传引领,引导市民主动分类,强化全社会垃圾分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倡导志愿服务,鼓励与民间组织合作,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城市居民的新时尚。(三)实施范围主要在x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对新华区、x区、x区、x区和x高速围合区范围内的居民社区、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x新区、x市、x县等沿海县(市、区)城区要按照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的《x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实施垃圾分类制度。3其他有条件的县(市、区),同步实施。(四)工作目标2019年底前,x市中心城区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分别建成5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和示范社区。其他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实际,同步推进。2020年底前,x市中心城区实现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相关企业和居民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30%以上。x区至少有1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其他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实际,同步推进。2022年底前,x市中心城区相关企业和居民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以上。x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新华区、x区、x区和x的高速围合区内至少有1个街道办事处(乡、镇)辖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其他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实际,同步推进。2025年底前,x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x市中心城区相关企业和居民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x新区、x市、x县等沿海各县(市、区)的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和居民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实际,同步推进。4二、主要任务(一)统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相关法规规定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全市统一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分类标准:1.可回收物。主要品种包括:废纸张、废纸箱、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2.有害垃圾。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3.湿垃圾,即易腐垃圾。主要品种包括: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4.干垃圾,即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居民社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社会团体、宾馆酒店等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类。车站、广场、公园、城市干道、体育场馆、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区域可根据垃圾产生源实际情况确定分类模式。全市统一垃圾分类标识,从生产和销售源头,按照可回收物蓝色、有害垃圾红色、5湿垃圾棕色、干垃圾黑色的标准统一垃圾袋、垃圾桶站、垃圾箱房颜色,统一全市垃圾分类目录。(二)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1.促进日常生活垃圾减量。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实施限塑令专项整治;通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着力减少垃圾量;组织推广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上市;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推广无纸化办公,大力节约用纸。2.严禁其他固体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控工业固体废物、农业生产废弃物、建筑垃圾,严禁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三)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1.建立源头分类责任体系。社区的垃圾分类由居委会或物委会负责监管,机关企事业单位由本单位负责监管,公园、车站和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垃圾分类由其相应的管理单位负责监管,村庄垃圾分类由村党组织、村委会负责监管。2.推进家庭和单位源头分类。实现干湿垃圾分离,居民应使用专用容器盛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单独收集投放。单位食堂应当单独设置湿垃圾收集设施。(四)规范分类投放1.合理设置垃圾设施和站点。居民社区要相对集中设置6四分类垃圾厢房或者垃圾桶,新建小区和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要配齐垃圾分类设施。批发市场要设置可回收物集中收集点,农贸市场要设置湿垃圾收集设施。加强各类设施维护管理,保持干净无味。2.规范投放行为。干垃圾与湿垃圾分类投入干、湿收集设施,可回收物投入可回收物收集设施或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收运处置,有害垃圾投放到固定回收点或专门设施独立储存。逐步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因地制宜确定分类投放点、投放时间和投放监督员,明确专人进行引导和监管,纠正不规范投放行为,并确保需要转运的垃圾无缝对接分类收运网络。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由居委会或物委会引导投放。3.加强分类投放监督。逐步采取视频监控或物联网追溯等技术措施,监督居民和各类人员的投放行为。对不分类或不规范分类投放行为,通过教育引导纠正其行为,依法实施处罚,并逐步纳入社会征信体系。(五)建立严格监管的分类收运体系1.配齐分类收运车辆。各县市区要按照区域内各类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对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要喷涂统一、规范、清晰的标识,明示所承运的生活垃圾种类;湿垃圾收运要用全密闭的专用车辆;有害垃圾收运车要满足危险固体废物管理相关要求;所有车辆安装在线监测设备。72.严格分类收集装运。统一垃圾分类标识和垃圾桶颜色,优化分类垃圾桶布局,合理确定垃圾收集容器或收集点数量和设置位置,保持容器干净整洁,严禁露天倾倒进行二次分拣。干垃圾收运利用现有环卫收运系统,湿垃圾密闭运输日产日清,可回收物由回收车运输至回收场(站),有害垃圾要使用专业运输车辆运至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建立装运双向监督机制,运输单位对投放个人或单位要监督,做到不分类不收运;群众和分类责任人对装运车辆要监督,发现混装混运的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逐步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3.完善分类中转。强化干垃圾和湿垃圾转运系统建设,推进现有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居民社区、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可回收物存放点,实现对分类垃圾的暂存、称量、减量等功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合理布局可回收物转运场(站),有条件的可以增加分选设施。完善有害垃圾收集暂存点布局,设立独立、符合建设项目环评及危险废物贮存标准的集中贮存场所,强化中转阶段视频监督,坚决防止混装混运并确保安全。4.加强运输卸倒监管。分类运输车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纳入数字化城管平台全程监管。垃圾处理企业要对车辆卸倒进行监督,确保分类卸倒。实行垃圾装运、中转、卸倒处理三个环节的联单制度,对不分类装运、中转、卸倒等行8为依法实施处罚。(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1.实施分类处理。干垃圾按照应烧尽烧的原则,进入垃圾焚烧厂处理。餐饮企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产生的湿垃圾进入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处理,其他湿垃圾进入垃圾焚烧厂经脱水烘干后焚烧处理。有害垃圾由取得危险废弃物处理许可的企业处理。2.抓好设施规划建设,补齐设施短板。2019年底前,根据垃圾产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包含生活垃圾前端投放、中端收运、终端处置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鼓励建设静脉产业园,合理布局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园林垃圾、粪便垃圾和有害垃圾处理设施。加大项目审批、土地、资金、环评等支持力度。各县市区落实主体责任,加快焚烧设施建设,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到2020年,x市中心城区建成1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各县市至少建成1座建筑垃圾消纳设施。因地制宜建设飞灰填埋设施。3.提高设施水平。各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要注重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足量配备,科学调度,以满足垃圾分类的工作需求。加强分拣中心建设和改造,提高分拣中心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形成网点回收——分拣中心集散——企业循环利用的环保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严格按照《x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9度安排,严控开竣工时间,全面加快以焚烧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坚决扭转以填埋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局面,到2020年所有项目建设完成,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应烧尽烧。(七)强化示范引导1.公共机构率先示范。各地机关、学校、医院等各类公共机构要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其他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建立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责任承诺书制度,形成机关带头示范、全社会普遍参与的良好局面。2.抓好示范片区建设。以街道、小区为单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通过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督导员等方式,引导居民科学分类,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范围和水平。各级党政机关生活小区率先垂范,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八)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习惯养成1.纳入日常教育。加强对全市幼儿和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小学生、幼儿日常教育内容和社会实践内容。到2020年,实现垃圾分类进教室、进教材、进课堂,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垃圾分类知识课堂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和促进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培养一代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2.注重宣传引导。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10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公园六进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群众自觉分类意识。利用各类宣教设施,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在黄金时段和显著位置播放公益广告、开辟专栏,公共场所、户外和交通工具的各类电子屏循环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和标语,倡导低碳消费理念,增强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意识,不断提升广大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投放正确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3.深入做好社区发动。将居民社区作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主战场,以社区为重点,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强化社区党建的引领作用,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带领群众积极投入社区治理。引导社区群众化被动为主动,逐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4.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结合美丽庭院创建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众意识,主动投入垃圾分类。工、青、妇等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建立学生、青年、巾帼、党员、退休职工等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机关,积极引导、监督垃圾分类,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倡导文明生活方式。11(九)建立激励机制1.建立
本文标题:2020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8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