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苏教版
1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21.整合分数、比、百分数等教学内容。2.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3.删去《可能性》单元。4.新编及丰富了“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5.更加注重学习活动设计与过程的经历展开。4一、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梳理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5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梳理一年级:直观认识各年级:学具使用四年级:观察物体六年级:系统认识感知逐步丰富认识还不完整6例1、例2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练习一例3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例4、例5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及计算方法练习二例6、例7体积的意义和容积的意义练习三例8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例9、例10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练习四例11长、正方体的体积统一计算(v=sh)例12体积单位的进率及简单换算整理和练习综合与实践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梳理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7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1)图形特征认识,即形状与结构特点的认识,建立清晰的立体图形的表象;(2)结合经验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会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3)建立体积、容积概念,认识单位,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整体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8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部分(1)通过观察、整理、操作等活动,有条理地认识。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9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部分(2)在具体情境下,借助学生经验探究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0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部分(3)通过实验,领悟、抽象生活经验认识。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1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部分(4)借助测量与发现,探索计算方法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部分(5)引发迁移与应用,自主建构并内化知识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3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注重学习活动设计,丰富自我体验与建构。长、正方体的认识(1)切物成形,导入新课(2)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3)变式呈现,认识长、宽、高(4)观察想象,探究“面”的特征(5)巩固练习,发展能力14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注重学习活动设计,丰富自我体验与建构。15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注重学习活动设计,丰富自我体验与建构。问题情境开放活动互动交流理解与应用16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注重学习活动设计,丰富自我体验与建构。体积意义的理解:“有限”空间到“无限”空间,引导学生领悟“体积”的意思,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17利用杯子里的有限空间,初步体会“空间”和“物体占有空间”。(语言模仿)18感受不同的物体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形成“不同物体占的空间大小不同”的体验。19在“无限”空间里,继续体会每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最终有意义的接受描述性概念。最后一步,不要忘记。抽象的概念具体化20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2.引导学生结构感知,迁移内化思考:如何体现结构性内化与理解?21思考:学生将如何理解与掌握?22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3.以问题解决为线索,注重抽象归纳。直观与抽象相结合23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需适度拓展问题1:一个直三棱柱(如右图),它的底面是一个面积12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三角形,联系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个直三棱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24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问题2: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把它的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边长8分米的正方形,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问题3:将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排成一排,新形成的长方体长是()千米。问题4:把一块棱长是0.8米的正方体钢坯,熔铸成截面积是0.8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熔成的钢材长多少米?25问题7: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切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6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5.预计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1)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相等()(2)建一个长50米、宽40米、深2米的游泳池。如果在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部抹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水约为1吨,那么这个游泳池最多能容水多少吨?27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5.预计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建议补一个问题(4):需要再增加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28问题6:将一张长8米,宽4米的长方形纸皮,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箱,水箱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米?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29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四、综合与实践——表面涂色的正方体30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梳理三上、下认识分数(一)(二)三下认识小数(一)五上、下认识小数(二)、分数的意义(三)五下分数加法和减法六上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1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梳理例1分数与整数相乘,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练习五例2、例3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及解决实际问题例4、例5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练习六例6三个分数连乘例7倒数的认识整理与练习乘法运算的范围从整数、小数扩大到分数,其意义、算法以及实际应用也相应进行优化,赋予新内涵32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乘法知识和经验,展现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学生会如何来解决?33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充分调用已有的乘法知识和经验,展现对问题的认识。联系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乘法的含义直接介绍新知识。算式等价34加强比较,沟通新旧算法的联系扩展、提升认识35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注重思维的严谨与有序建立等价概念,数学语言的严密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36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前后关联,体现在知识应用的自主建构与认识发展思考:学习活动如何展开?37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加强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理解。数形结合,理解算理,回顾迁移,应用提升38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二单元分数乘法2.加强运算过程的规范性与灵活性。(1)格式(2)约分技巧倒数不是相等关系39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二单元分数乘法3.加强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40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二单元分数乘法4.适度拓展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内化理解认识辨析深化拓展提升41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二单元分数乘法4.适度拓展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内化思考(1)情境能变化吗?(2)问题解决与乘法运算的算理如何沟通?埃及分数的认识与拓展可做不?4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1分数除以整数练习七例2、例3整数除以分数例4分数除以分数例5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练习八例6分数连除、乘除混合例7、例8、认识比练习九例9、例10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例11按比例分配练习十综合与实践树叶中的比整理和练习一、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梳理这个单元的学习是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完善43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梳理分数的意义比数比率度量运作商通过运算,使学生进一步升华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形成从“过程”到“对象”的认识。44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1.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解决问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45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1.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解决问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46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2.通过指导发现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思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操作,并在操作中发现?47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2.通过指导发现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第三单元分数除法48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3.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多种实践,理解比的意义第三单元分数除法49“比值”“商”“分数值”的对应联系。50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1.数与形相结合,在操作感知中理解算理。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思考:你会放慢节奏,让学生细细的体验过程,感受联系吗?鼓励学生在图画上平均分,从操作中感悟算法51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2.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合理猜想与实践发现。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等价联系,适度推理52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运算能力调研中的问题:53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3.运用分数乘法的数量关系,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这里学生经常的错误在:54数量关系的分析读题,很关键55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4.运用转化策略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算式意义、依据数量关系(平均分、包含除……)★计算法则★分析等量关系★比与除法、分数间关系与运用……56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5.组织系统回顾,帮助学生建立并内化知识体系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系统建构,完善认识抓内在联系突出应用后的体验,结构再完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57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6.学生常见错误第三单元分数除法58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6.学生常见错误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题组式指导辨析第3问的细致指导明确步骤59三、教学细节的若干建议(含典型习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60变式,多样性61综合与实践,到底培养学生什么?发展些什么?做些什么?6262三上: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分析数量关系帮助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策略三下: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六上:假设——替换四上:列表整理四下:画图整理五上:枚举五下:转化○传递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已有经验、思想方法,加深体悟,从深刻性、灵活性、综合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下:综合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梳理63【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维路径】模式识别——这是什么问题?策略是什么?(不同的、复杂情境中)问题转化——可以转化成原有的怎样的问题?(源问题、源数学模型)模型还原——回到原问题情境中检验,并确认或否定(一般化过程)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梳理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积累形成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对问题的个性化表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与静心体验的机会)64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65666768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思考: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什么?编排中强化了什么?弱化了什么?对我们的练习设计有没有影响?对于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有什么影响?69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1.经历自主、多元地问题解决过程,丰富过程体验。(1)不要过早勉强学生采用“假设与替换”策略解题(2)理解如何假设、为什么这样假设,为什么替换、如何替换。(3)在假设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替换70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1.经历自主、多元地问题解决过程,丰富过程体验。再经历一次“假设——替换”的过程,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种思想方法。把原有的经验、思想唤醒,把潜在的方法激活。71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2.注重教师的问题引领,帮助学生分析与反思。问题引领,启发思考,“教”会思考的路径72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2.注重教师的问题引领,帮助学生分析与反思。针对问题解决的回顾(小整合)注意小卡通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2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