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2011年初中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答案
12011年初中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一、填空题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2、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3、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三个阶段4、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道不同的发展。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10、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2、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13、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4、《新课标》的总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15、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16、《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17、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20、《标准》提出在(第二)学段引入计算器。21、《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2、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3、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27、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28、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29、“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3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31、《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35、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6、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9、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0、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41、《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2.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43.课程改革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4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47.高考制度改革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要改变一次考试定终生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4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二、选择题(3×10=30分)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①要求②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1)的教学。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10、“用数学”的含义是(2)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1、《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A.“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B.“人人都获得教育,人人获得良好的教育”C.“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育”D.“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12、什么叫良好的数学教育?()A.即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并能学以致用。B.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C.良好的数学教育,要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成绩不高就不是良好的数学教育。D.严格遵循教材,充分把握《新课标》理念,才能称为“良好的数学教育”13、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强调学生活动,《新课标》则强调()A.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要培养习惯,又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B.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C.用什么形式教学、怎样教学,要通过集备后,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模式。D.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14、《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B.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C.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D.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15、《新课标》强调“从两能到四能”的转变,“四能”是指()A.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B.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D.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16、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7、《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19、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0、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B、用教材教21、“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22、《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23、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B、目的C、过程2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A、一B、二C、三D、四25、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2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27、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28、推理一般包括(C)。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2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0、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3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32、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3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二、是非题(2×10=20分对:√;错:×)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0、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11、教师即课程。(X)1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V)1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X)1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X)15、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V)16、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
本文标题:2011年初中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2148 .html